第1272章 如何成為忠烈(五)迎明王

從大散關南下到鳳縣的路雖險,但是距離不遠,總共就是三四十裏。不過對於吳三桂和他手下的官兵而言,則是從一個國度進入了另一個國度。這一片對他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而且還充滿著挑戰和驚喜的土地。

而首先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則是出人意料的驚喜!

當吳國貴統領的安西軍大隊人馬小心翼翼的通過依山而建,險峻異常的碥路,抵達地形稍顯寬敞的鳳縣黃牛鋪鎮外時。出現在官道兩邊的不是全副武裝的大順府兵,而是數以千計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順朝治下的百姓,全都拜伏在官道兩邊,哭著、喊著、唱著迎王師,不對,是迎明王!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明王,明王來時不納糧,明王來時不服役,明王來時不貢布,明王來時開科舉,明王來時分田地……”

祖籍成都府華陽縣的老漢王有文是這次“迎明王”的組織者,他有這方面的經驗啊!

華陽縣的轄區就是成都城內,王有文是個土生土長的老城都,祖上是蜀王府的護衛,不過傳到王有文這一輩早就和王府沒什麽關系了,而是改行開飯館。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三代都是廚子,在成都城內也小有名氣。不過他並沒有學廚,而是走了讀書上進的路子,想去考個功名出來。可惜他不是什麽讀書的料,從16歲開始考秀才,直到27歲那年張獻忠打進成都的時候都沒考上……

就在那一年他第一次經歷了迎王師的大事——迎張獻忠這個大西王!

不過還算走運,這回張獻忠還沒瘋到極致的時候,就因為李過入川而選擇了北走陜西。張獻忠一走,馬士英、曾英、楊展就收復了成都。王有文邊第二次參加了迎王師,那次可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可謂是誠意十足——成都人民領教了張獻忠的瘋狂,開始想念大明朝了!

可是大明朝又一次讓他們失望了,沒等馬士英在成都站穩腳跟,大順、大西就在陽平關合流,農民軍再入成都府,打跑了馬士英。

王有文只好跟著大家夥第三次迎王師,這次要求高了,光是簞食壺漿還不行,還要求唱歌,得唱著《迎闖王》的歌,把還在裝活的闖王李自成的大軍迎入城都。

因為有張獻忠的前車之鑒,大家夥嘴上唱得好聽,心可都吊著呢!

老天總算還開眼,新來的闖賊比之前的獻賊可正常多了,不僅不會胡亂殺人,而且還紀律森嚴,大軍所過,可謂是秋毫無犯,比馬士英、曾英的明軍可規矩多了。

不過這個闖賊也有讓王有財不滿意的地方……這些闖賊太土包子,而且管得太多!

平了四川之後就開始重農抑商,禁民兩業,還要大幅減少四川各處城鎮的人口——在李過、孫可望、牛金星等人的政治理想中,大順國內的商業活動應該降到最低,從業人口應該減到最少,而且應該處在大順戶政府和各地節度使司的嚴格管控之下!

另外,手工業、農業應該和商業盡可能的分離,農民和手工業者只能在官府指定的區域內,以低於官府限價的價格販賣他們的產品。並且還要隨時接受官府的“和買令”——也就是以低價將產品賣給大順的官府。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世代居住在華陽縣城內開飯館的王有文一家,就只能出城當農民了。畢竟飯館這行業在商業當中也算是二等三等的,可有可無。而且在大順朝來四川後,愛吃四川菜的四川省的奸商、地主、官僚都被打倒了。新上台的大順府兵老爺愛吃肉夾饃、水盆羊肉什麽的,王家的廚子也不會做啊,所以就只能去種地了。

當然了,王家人在成都城內生活了總有一百多年,早就不會種地了!哪怕大順朝廷給他們分了土地,也不知道該怎麽種。

所以剛下鄉的那幾年,王家基本都在吃老本,如果不是有一些當年開飯館積攢下來的家當可以私下發賣給鄉親,他們一家恐怕沒學會種田,就該全部餓死了。

而從來沒有學過手藝,一門心思都在舉業上的王有文在下鄉務農的頭兩年裏還夢想著去考順朝的科舉。可惜他的這個美夢最終也化為了泡影……順朝的科舉只有府兵能考!

不是府兵,也沒有路子可以當兵的王有文只好棄文從農,從頭開始學種地。

不過他的書也沒白讀,因為他的那些學問為他在鎮上的府兵學堂裏面謀了一個塾師的職位(當然沒有編制的,而是以服徭役的名義當老師)。而且他還得到許可,還把自己的大兒子也領了進去,跟著府兵家的孩子們一起讀書習字——他這是沒完全死心,想讓自己的兒子去實現自己當秀才的夢想。

在那時候的他看來,“考試有種”的事情,總不會一直搞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