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怎麽還有西上啊!

昆明城。

當共治十七年雲南的濕潤季節即將結束的時候,一場大雨,似乎籠罩了整個大順帝國的南疆。昆明府城周圍,也是一片雨聲淅瀝。

昆明城北,距離五華山不遠的晉王谷內,一處占地不大,而且非常樸素的府邸之內,剛剛回到自己在昆明府的府邸的李定國披著一件白色的布衣,目光悠遠,望著眼前一杯滾燙的普洱茶的煙氣升騰變幻。

窗外傳來的是雨水敲打屋檐的聲響,聲聲淩亂,讓人心煩。

這位大順議政八王之一的晉王爺是今天中午才到昆明城外的,沒有馬上去五華山給李過的棺槨磕頭並且參拜新主,而是借口旅途勞頓去了自家在昆明城外的府邸。這個時候,他得先和三個異姓兄弟見面,好好商量一下對策和出路問題……可別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最後只是一場空!

李定國耳邊響起了孫可望有點沙啞的聲音:“老四,明天見了新主,不要提什麽物價騰貴,現在沒有人想聽的這個話了……因為能在朝堂上站著的,家家都有偌大的莊子,自家的米面豬羊都吃不完,哪兒用得著從外面買?至於他們身穿的錦衣華服,都是用上等的蜀錦所制,貴一點有何妨?”

李定國仿佛從夢中驚醒一般,愕然擡頭,看著來訪的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三王。

這三位議政王現在都上了年紀,其中老大孫可望還染了風寒,嗓子有點啞。不過他說的話還是很在理的!

昆明乃至整個大順國境內的物價上漲對於大順朝堂上的人們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因為大順國內的通脹是金銀過剩引發的,而金銀終究是有限的,能過剩到哪裏?所以通脹也不會失控。

惡性通脹沒有贏家,但有限的通脹是存在贏家的,比如大順的議政八王就是贏家!

大順是有均田,但並不等於大順沒有大的土地所有者!

大順是封建國家啊,怎麽可能完全平均?即便是居於統治地位的府兵地主階級內部的貧富差距也是很大的。最普通的府兵戶擁有的土地也就是“四十石”——差不多就是三四十畝水田或百畝旱田。而居於頂層的太子、太孫和八王所擁有的土地,則多達八萬石!而且這還是規定之內可以占有的田土數目,實際上的占田只多不少。

而擁有大片土地的王侯將相們,實際上是米、面、豬、羊、油、茶、土布等必須商品的供應者而不是消費者。

而且大順的“和買制”對他們是無效的,沒有人能強迫他們低價賣出手頭的物資,所以物價上漲對他們來說,意味著更多的收益!

另外,這群王侯將相也從“印度收入”中分到了大量的金銀,口袋裏面都塞滿了印度白銀和印度黃金,誰還會反對南下?

“三位哥哥,你們都贊成南進了?”李定國發問的時候,目光卻盯著唐王劉文秀。

在張獻忠的四大義子中,孫可望有相材,艾能奇有將材,李定國有帥材,而最善於謀劃大局的軍師則是劉文秀。

所以在大順的八王議政體制中,孫可望和牛金星、顧君恩搭了班子,是大順國實際上的宰相。艾能奇則長期駐守成都,擔任各方應援使,同時還負責震懾烏斯藏。劉文秀則和宋獻策一起主持大順的軍師府,居中策劃。

劉文秀輕輕搖頭,道:“南進是一定的,太子(李繼成)在天竺發了橫財,自是人人眼熱,所以南進是大勢,阻擋不住的。”

“上一回天竺人不曾防備,這才讓太子得逞,下回怎麽會有那麽大的機會?”李定國還是不死心,想要說服劉文秀。

劉文秀道:“天竺海岸綿長,本就難以設防,而且國中群雄並列,互相征伐,大有可乘之機。以太子之善戰,以長征府兵之精銳,大有可乘之機!”

“朱家皇帝已經移駐武漢,號稱禦駕親征,眼看就要大舉來犯,此時南進一定會動搖人心……南進是發財,北守是拼命!”

李定國又提出一個理由,而且還說了大實話。

北上其實是不存在的,他在陜西作戰的目的是北守——守住秦嶺大山,擋住想要南下的大明軍隊。

劉文秀反問:“如果全力北守,就一定能守住嗎?”

“這……”李定國遲疑了。

他是陜西前線的主帥,當然知道戰事非常艱難!

拋開大順軍的戰鬥力弱於明軍不提,後勤的困難也越來越大,所以前線將士的供應非常緊張,而且在陜西服役的府兵大多處於“虧損”狀態——朝廷發給的銀錢和自家土地的收益,已經不足以覆蓋兵役和越來越大的家庭支出。

孫可望嘆了口氣,道:“額們大順的府兵制是不能長期持久的,現在的60萬府兵戶已經快把川人吃幹抹凈了,卻依舊吃不大飽……而這60萬戶還得繁衍生息,將來可怎麽辦?不讓丁余入伍嗎?丁余吃誰的?而要繼續擴充府兵,田又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