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4章 什麽?大清沒了!(三)(第2/2頁)

不過北直隸的老百姓現在都聚族而居在堡壘一樣的村寨當中,蒙古人想要飽掠也不容易,可多鐸的正規軍要上去,那可就另說了。

“皇太叔萬歲!皇太叔萬歲,萬萬歲……”

知道多鐸不會當老賴後,整裝待發的清軍終於被激勵起來,開始山呼萬歲了。

多鐸本人,這個時候則在2000名全副武裝的巴牙喇兵的護衛下,穿著一身白色的板甲,騎著一匹肩高超過五尺的棕色的安達盧西亞駿馬,出了自家大營的營門,出現在數萬名列隊整齊的“白色清軍”面前。

在碣石山大戰後,多鐸的權威再一次上升,關外九旗的獨立性則進一步下降。而為了進一步弱化九旗的存在感,多鐸所部的清軍就開始統一服色,以白色作為所部清軍軍服、旗幟、甲胄的主色調。

看到三軍沸騰的模樣,多鐸松了口氣,對左右簇擁的將領們下達命令道:“開始布陣吧!”

因為明軍的大隊人馬正在靠近,所以多鐸的軍隊就不必跑太多路去戰場了。

戰場就擺在了多鐸的大營門外!

多鐸所布的陣型非常簡單,他手下“十衙”步軍中的“九衙”,約21600余人,以牛錄橫陣為基礎,擺出了前後兩列的大橫陣。

兩列大橫陣分別40個和32個牛錄橫陣拼在一起組成,每個牛錄橫陣展開後的正面都是百步左右,牛錄橫陣之間還留出一定的空間。所以前陣的40個牛錄橫陣完全展開後就形成了大約5500步的正面。

在兩個大橫陣的側翼,則擺放了許多輜重車輛,以防止明軍火槍騎兵的迂回。

兩個大橫陣的前方,則是8個野戰烏真超哈牛錄,一共96門3磅炮一字排開,火力還是非常生猛的!

多鐸的騎兵,包括所有的驍騎兵(就是傳統的八旗馬甲)和前鋒營騎兵,以及多鐸自己的巴牙喇兵(其實也是傳統騎兵)都擺在大陣後方和大營之前的開闊區域。

“輜重包衣兵”則都留守大營,替多鐸看家。而“輔助包衣兵”則跟隨在自己的主子(驍騎兵和巴牙喇兵)身邊。

另外,還有一個步軍衙門所屬的8個牛錄在得勝澱中埋伏,以防止明軍從得勝澱進行迂回。

所以實際出戰的清軍人數,多達六萬六千之多!

而一開始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明軍,卻不到兩萬……這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