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2章 孤王真是逃難的

梨花江畔梨花驛。

擁有這個充滿詩情畫意般的名稱的小鎮,卻是一處破舊到了極點,既沒有梨花,也沒有驛站,更沒有詩人的邊境小鎮。

梨花驛的“梨花”二字來源於梨花江,也就是從雲南通往安南的紅河。而“驛”字則來源於一座早就廢棄的驛站和一場黯然收場的安南之戰。

在明成祖征服安南的那些年中,梨花驛真是驛站。還是聯絡雲南、安南之間通信往來的重要驛站。

不過在明宣宗罷征安南後,梨花驛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依托驛站而生的人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活路。就是通過只能勉強航行的梨花江進行一些跨國貿易,賺不了大錢,卻也能養家糊口,將梨花驛小鎮維持了200多年。也讓逃難中的大明雲南王朱慈照在進入安南都統司境內前,有了一個臨時的落腳之處。

現在已經是大明洪興二年四月初二了,在二月底放棄昆明,又一次踏上逃亡之路的大明雲南王已經過了一個多月顛沛流離的生活。不過今年已經滿18歲的朱慈照也擁有一副遺傳自崇禎皇帝的強健體魄,而且從五年開始他就沒怎麽安穩過,早就習慣了不斷跑路的日子。

所以跑到梨花驛的時候,這位王爺依舊精神抖擻。

而跟著他一起跑路的,也都是跑習慣的主兒。張勇打不過東虜,打不過流寇,還不會跑嗎?

而邱磊也是善跑的,五年前北京淪陷的時候他在山東帶兵,現在都跑到雲南了,多能跑啊!

跟著朱慈照的王妃左夢梅,現在叫邱夢梅了,一樣習慣東奔西走,這些年天南海北的去了好多地方呢!

至於跟著雲南王入滇的軍隊,也都是善走的——他們不僅有多年鍛煉出來的腳力,而且還因為他們入滇的時候沒帶家口(家眷都留在貴州,本打算完全搞定了雲南再去團聚),所以能說走就走。

近三萬人的大軍,加上一萬多牽馬拉車的民夫,出了昆明就一路南行。

因為他們之前在臨安府和沙定洲夫婦打了一年有余,所以都是熟門熟路,也知道上哪兒籌集糧草。

因此一個多月的行軍,也沒把這支北人和荊人為主的軍隊給拖垮了。

哪怕是到了梨花驛,他們也沒顯出一支戰敗的逃難之軍應有的落魄,不僅帶著他們的兵器盔甲,連補給都相當充足。因為在梨花驛以南一百多裏的虧龍江沿岸,就是沐氏勛莊的所在(這一塊在後世屬於越南),在虧龍河的河谷地帶有大片的良田。在上一次打沙定洲的時候,張勇、邱磊就知道有這處勛莊。所以這次跑路的時候,就派了精兵打頭,先占了勛莊,然後又從附件的幾個土司那裏調集了民夫,把糧食運去了梨花驛。

所以當安南歸化府知府鄭核帶著人,奉了雲南王令旨(現在安南國名義上還是大明的安南都統司)趕到梨花驛接駕的時候,這老頭子的心都吊起來了。

這老頭子雖然看上去又幹又癟,黑不溜秋的,好像個老農民。但實際上他也算是鄭主家族中的一員虎將!六年前還跟著鄭主鄭梉攻打長育壘,身先士卒,立下大功,這才當上歸化知府的。

作為鄭家禦林軍的老將,鄭核的眼光可毒著呢!這軍隊到底能不能打,他看一眼就知道了。

而眼前這支所謂的“逃難之軍”,分明就有百戰雄兵的氣勢!哪兒半分逃難的樣子?

鄭核可是束發從軍,跟隨鄭梉和廣南阮氏苦戰二十余年的宿將。而且他特別善於打敗仗,除了六年前跟著鄭主攻破長育壘之外,他這輩子就盡打敗仗了(鄭氏軍隊從20多年前開始就和阮氏打,基本都是敗仗),見過太多敗兵了。

敗兵都應該是丟盔卸甲,垂頭喪氣,惶惶不可終日的。

哪有梨花驛這裏的所謂“逃難兵”這樣的?幾乎所有當兵的都帶著盔甲——打敗仗的時候還帶著盔甲跑路?不嫌重?

另外,不少兵士都扛著一丈來長的長槍……誰逃跑還扛著這玩意兒?

哦,還有大炮和火銃!

火銃都斑鳩腳銃……一看就知道是從荷蘭人那裏買來的好東西(其實是從佛山進貨的)。火炮則是3磅青銅野戰炮!和阮氏軍隊中使用的一模一樣(都是澳門蔔加勞廠的產品),用好了可是很厲害的!

而最讓鄭核起疑的,則是這支明軍到達的時間太蹊蹺了……清都王(鄭主鄭梉)剛剛在長德壘慘敗——是很慘很慘的慘敗啊!雖然鄭氏軍隊早就習慣打敗了,但是這一回卻敗出新高度了。

十萬禦林軍被阮家的兩萬人打崩(阮主的軍隊是半西化的,而且依托長德壘險要打防守反擊),辛辛苦苦攢起來的那點半西式的部隊更是全軍覆沒!而且連禦駕親征的黎皇黎維祐更是不明不白在陣中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