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5章 搶米啦

給劉孔昭寫信訴苦的是他的一個遠房侄子,名叫劉永隆的秀才,原籍浙江處州,寄籍金陵。在南京“閹黨之亂”前,靠著祖上傳下的軍田收租,一大家子衣食無憂,劉永隆還能有幾個余錢往秦淮河去花銷。

可是“閹黨之亂”後,劉永隆的家門就急轉直下了。先是祖上傳下的軍田全都叫紀閻王(紀坤)給抄了去,半畝都沒給留下。接著又是劉永隆的秀才功名貶了值,原本托庇劉家的幾個商人都翻了臉,不再給劉家上供交銀子了!

因為現在沒有士紳官員免商稅的說法了……連劉伯溫的招牌都不好使了!

在各地稅卡收錢的稅丁不少都是朱字頭的!正宗朱元璋的種,誰敢和他們比祖宗?也沒人敢揍他們啊,他們手裏都有殺人的家夥,而且真敢往死裏招呼,鬧事的卻不敢下死手——打死宗子,那就是造反!要滅門的……

沒了軍田和庇護商人這兩大收入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劉永隆家的老底子也因為丈人一家被流放台灣(目前還在鼓浪嶼)而耗幹了。

劉永隆是誠意伯家的子孫,娶妻當然要門當戶對,娶了世交的魏國府庶流出身的女子。老丈人家遭了殃,要去台灣那個瘴痢之島了,他能不傾囊相助?再說了,那時候劉永隆也不知道朱太子清查軍屯官田的決心那麽大,手段那麽狠,連他的遠房叔叔劉孔昭的面子都不給!

而屋漏通常是和連夜雨擱一塊兒的,劉永隆家也不例外!在土地喪失,家底耗盡的同時,債務問題就接踵而至。

劉家的債務問題,則是由退還軍田引發的。因為這年頭佃戶租地是要給押金的,退佃的時候,則要返還押金。而劉家在喪失土地後,和佃戶的租賃關系自然不存在了,佃戶當然可以要求退佃……

如果在金陵勛貴得勢的時候,劉永隆大可以賴了佃戶的押金。如果東南這邊的衙門,還和過去一樣在士紳豪強跟前“跪著要飯”,他哪怕不是劉伯溫的子孫,憑著家族的勢力和他的秀才功名,也不怕幾個鄉巴佬。

可問題是,金陵勛貴的勢力倒了!雖然劉孔昭依舊在台面上,但他是南方勛貴,不是北府勛貴,在如今的政壇上勢單力孤,得夾著尾巴當官,哪裏敢護著個遠房侄子?

而東南這邊的官府也挺直腰杆辦事了——軍田收回去後,百分之二十是官員們的職田!那得是多大的利益?怎麽能容得劉永隆這樣劣紳賴了佃戶的押金?而且地方官還有“末位淘汰”和“左班監察禦史”兩把刀子抵在背後,不好好幹活能行嗎?

所以劉永隆只好發賣了金陵的宅子還賬,還完之後還剩下一點,就用來租房子和應付日常的開銷。而他自己則發奮苦讀,希望可以中個舉,然後就出仕做官。

可沒想到金陵城的物價一天比一天貴,特別是米價從崇禎十八年冬天開始就漲得飛了起來,漲到十九年盛夏的時候都快破了天際。一鬥米都過了五錢銀子,米價是個基礎,米價一漲,那可就是萬物升漲了!

這叫劉永隆怎麽過日子?他不是孑然一身,他上頭有五個媽,中間有四個大小老婆,下面還有七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而且還有五個跟著劉家一輩子的老仆。

裏裏外外就是二十二張嘴要吃,而且胃口都好,家裏面一天一鬥米都頂不住,再加上菜、油、柴、鹽、醬、醋、布這些零碎開支,再加上七個孩子上蒙學的花費,再加上不斷上漲的房租,劉永隆家每天的開支二兩銀子都快打不住了!他又是個沒收入的無業秀才,有出無入的,日子真是熬不下去了,這才不得已向遠房伯父劉孔昭求助。

可劉孔昭的窮親戚實在太多,他能幫多少?只是給了二十兩銀子和一封薦書,讓他去山東登州投奔北洋大臣沈廷揚……

現在劉孔昭的信和銀子還沒送到,而劉永隆只好當了幾件穿出去見客的衣服,換了點銀子去買了一車糙米(他家人多,一車米也吃不了多久),也沒牲口可以拉車,就是他自己拉車,他的婆娘,徐指揮使家的閨女在後面推。

夫妻倆剛推著一車糙米從一間米鋪的後門出來,轉到米鋪正臉兒的巷子口,就發現巷子裏面人山人海的,全都是衣衫襤褸,面帶菜色的百姓,有些人還拖著老婆孩子。

這些人似乎不是金陵土著,而是操著北方什麽地方的口音,顯然是流浪東南的北方難民。

當劉永隆夫婦推著一車米要打巷子通過的時候,這些難民已經開始吵嚷起來了。

“又漲了……”

“他娘的,還讓不讓人活了?”

“一鬥米五錢五分啊!”

“上個月還是四錢呐!”

“這他娘的是什麽世道?”

“俺那孩兒給太子爺當兵才多少軍餉?現在家裏連五鬥米都吃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