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8章 還是有朋自遠方來吧

“大明太祖高皇帝再世……戰無不勝!”

當朱慈烺騎著戰馬的英姿出現在龍江關碼頭外的時候,提前下船,在南京外城寬闊的街道上列隊以待的新軍官兵們,突然爆發出了最大聲的歡呼。

他們的歡呼,又讓沿著長街擠擠挨挨,前來歡迎凱旋而歸的將士們的百姓們陷入了癲狂。龍江關碼頭旁邊,所有的倉庫、商鋪、衙門前面都擠滿了人,圍墻上都趴滿了人,有些地方連房頂上都站滿了人。所有人都在這個時候大聲呐喊,扯開嗓子嚷嚷著“太祖高皇帝在世”的口號,有些人還激動的熱淚盈眶。

當然了,這些迎接朱慈烺的百姓,大多不是久居金陵的土著,而是從北方或是淮地過來的“北人”,有些是克難新軍官兵的家眷,有些則是失去家園的難民,被朱慈烺派出的官員救濟接納到了南京城。

這些人差不多都是吃朱家飯,穿朱家衣,也指望著朱慈烺這位撫軍大太子可以帶著他們打回老家去的。因此也就成了朱慈烺的“北人政權”在南京最堅決的擁護者!

眼看著就要年滿十八歲的朱慈烺,騎在一匹高大的戰馬上,身上穿著鄭芝龍進貢的用水力錘打出來的板甲,顯得英氣十足。不過比起這次出兵前,更多了一份從容,更有了一種顧盼自雄的氣度。李巖、吳襄、郝搖旗、王七、石瑞恩、費雷拉這些中西將領,也都穿著板甲或是板條甲,騎著馬簇擁在朱慈烺的身邊。一個個也都是勝利者的姿態,渾身上下都透著必勝的信心。

現在已經沒有什麽人擔心朱慈烺的政權不能長久了,哪怕最最悲觀的預測,也不過是偏安江南一百數十年罷了——大明已經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國祚了,如果再能有一百數十年,那就是兩明四百年基業,和漢朝能有一拼了。

在江南這裏,已經有一些士大夫背地裏面稱如今的大明為“南明”,將南明和南宋相比較了……

比起南宋,現在的南明似乎還強大一些,看起來能保住江南一百數十年太平了。

當然了,也有一些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已經知道南明南宋最大的不同在西風東漸。這些人都對南明北伐的前景充滿信心,比如泉國公鄭芝龍就讓護送範·迪門使團的陳鼎順道又給朱慈烺送去了一批火器、火藥。其中的火器都是佛山造和安平造的斑鳩腳銃,有1000支,都是好東西啊!

在鄭芝龍看來,能用火器和火藥解決的韃子,就不是什麽威脅了……只要東南的絲綢、瓷器供應不斷,西洋的火器、火藥多少都能買來的。即便是自造,也不是什麽問題。

隨著一陣節奏感非常鮮明的鼓聲響起,早就列隊完畢的克難新軍前鋒師和第一師的官兵,開始邁著整齊的步伐,沿著寬敞的街道,向儀鳳門走去了。

四個步兵團的八千虎賁之師,都換上了嶄新的甲胄。其中半數的長槍兵(約2000人),都換上了板條鐵甲,甲面擦得鋥亮,在陽光下一片耀眼的光芒。足有一丈長的長槍抗在肩上,槍尖一樣磨到鋥亮,反射著瘆人的光芒,遠遠看過去,仿佛一片移動的鋼鐵叢林。而更加瘆人的則是懸掛在這些長槍兵槍尖下面的風幹的人頭!都是金錢鼠尾巴的韃虜首級,每根長槍上都掛著三顆,總共有6000顆猙獰的首級,宣示著大明撫軍太子的赫赫軍威。

和長槍兵一起行進的是穿著布面鐵甲的火銃兵,其中的三分之一扛著巨大的斑鳩腳銃,余下的三分之二都扛著各式各樣插著槍刺的輕型火繩槍。

現在克難新軍使用的重型火繩槍,也就是斑鳩腳銃大致上是統一型號的,雖然沒有標準化,但總歸差不太多。而他們的輕型火繩槍就有點五花八門了,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日本的三匁筒,這是一種非常輕型的火銃,只有在倍裝火藥的時候,才能確保在30步開外的距離上殺傷披著重甲的滿洲兵。威力實在不能讓人滿意,只能算是湊合型的武器。

所以在形勢稍許穩定後,朱慈烺就決定淘汰三匁筒,而選擇了同樣傳自西洋的佛郎機輕火銃作為制式輕火銃——這種火銃就是西班牙輕型火繩槍,說是輕型,實際上和日本國的六匁筒差不多,彈重六錢,裝藥五錢,槍口初動能極大,足以在50步開外打穿清軍的盾車。

另外,這種火銃的長度接近五尺,裝上套筒槍刺後的長度可達七尺,足足一人多高,完全可以當成長槍使用了。

不過選用了西班牙輕型火繩槍作為制式輕火銃,到完成裝備替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畢竟南京、上海兩地的軍工產業群才剛剛起步,遠沒有達到可以大量生產火銃的規模。

佛山和安平的軍工產業倒是有點底蘊,早就可以生產斑鳩腳銃和魯密銃,可是產量也遠不能滿足將克難新軍火器化的需求——火銃是個消耗品,在高強度的訓練和作戰過程中很容易損耗。所以必須有較大的產量才能支撐一支龐大的火器化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