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風聲鶴唳

海安有一個地方叫鳳山,就在運鹽河北岸,正對著南岸的城隍廟,海安的兩個書院之一的鳳山書院便是因鳳山而得名,但鳳山並非真正的山川,只是一座既不高也不大的土丘。

有人說早年海水總是沖決海堤,人們只有跑到高處才能保住一命,所以挖土堆了這座土山,也有說是人們為抵禦倭寇而挖土堆積的。

鬥轉星移,大海東移,滄海變成了桑田,海安的百姓不用再擔心海潮倒灌,也不用再擔心倭寇燒殺搶掠,而鳳山也漸漸變成了海安十景之一。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海安就這麽一座山,自然要供奉各路神仙。

山坡前是嘉慶六年裏人徐淮等倡捐重修的文昌樓,高大氣派,雕梁畫柱,供奉文昌魁星朱三聖像。山坡右翼是雍正十三年奉旨修建的劉猛將軍廟,供奉宋理宗敕封的蝗神宋代江州太平興國官淮南、江東、浙江制置使劉锜。山頂是供奉神佛的碧霞宮、玉山禪院,宋三賢祠和鳳山書院在山腰。神佛、聖賢、讀書人全擠在一座實在算不上山的土山上,成為海安的一道奇景。

不過今天鳳山上的讀書人並沒有交流文章,而是齊聚在書院裏烤著火吃酒聊天。

這桌酒席原本是為新巡檢接風的,結果剛上任的那位巡檢老爺不給面子,顧院長幹脆把上午一起在南岸迎接新巡檢的明道書院陳院長和本地的兩位監生請了過來,一邊吃酒閑聊,一邊等學生們從南岸不斷打探來的消息。

邊吃邊等,這頓酒竟吃了一下午。

天色漸暗,陳院長正準備告辭,一個學生又匆匆跑了進來,一進門就興高采烈地說:“顧院長,陳院長,剛來的這位韓老爺或許真是個清官,他剛寫了十幾張公示,一張貼在衙門口,剩下的讓錢三他們帶回去貼在村口顯目的地方。”

顧院長下意識問:“什麽告示?”

告示不長,學生記得清清楚楚,如數家珍地說:“擡頭是海安巡檢司韓示,然後是本官兩袖清風,明察秋毫,地方一切利弊,莫不洞悉情形。茲者調任斯土,合亟揭示官箴。衙門最重關防,首先裁去門丁。請員專司收發,務期弊絕風清。事無輕重巨細,莫不親自決行。要在一秉大公,使民共見共聞。仆役書差人等,隨時約束嚴明。如敢招搖撞騙,拿辦絕不徇情。本官言出法隨,其各一體凜遵。”

陳院長打心眼裏瞧不起捐納出身的官,嘀咕道:“順口溜,也不怕貽笑大方。”

好心給姓韓的接風,姓韓的居然不來,顧院長覺得很沒面子,沉吟道:“到底是不是個清官,得看其行,不能光聽其言。這年頭說一套做一套的多了。”

“院長,韓老爺不光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

“他上午才到任,他做什麽了?”

“衙門裏的那些人不是湊了五十兩打算孝敬韓老爺嗎,結果韓老爺一文也沒要,錢三說李書辦剛把銀錢還給他們。”學生撓了撓脖子,又說道:“驛鋪的王如海沒啥錢,韓老爺新官上任他又不能不去拜見,就把他家養的兩只老母雞送去了。韓老爺雖收下了那兩只老母雞但沒白要,讓那個姓潘的家人給了一斤上好的茶葉做回禮。”

“送了兩只老母雞,拿回一斤上好的茶葉,這麽說王如海還賺了!”

“賺了,我回來時他見人就說韓老爺有多好。”

“有點意思,難不成我真看走了眼。”陳院長喃喃地說。

“對了,還有件事,錢三說李書辦不再做書辦了,剛被韓老爺聘為西席,專教一個姓張的侄子念書。”

“李秀才答應了?”顧院長下意識問。

“好像是答應了,反正一下午沒再管衙門裏的事。”

“聘李秀才做西席,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顧兄,我就曉得來者不善,”陳院長微皺著眉頭道:“你說說,他帶那麽多副鐐銬來做什麽,一上任就又差人去買木料要改建班房,擺明了是要拿人。他到底是不是個清官我不曉得,但一定是個酷吏!”

“陳兄,現在還不能斷言,或許他曉得他年輕,擔心別人覺得他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想以此立威。”

“我看沒這麽簡單,你想想,要是擺出這麽大陣勢卻沒下文,他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個兒腳嗎?不信我們可以賭一頓酒,他一定會鬧出大動靜。現在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過幾天搞不好就是血雨腥風!”

“血雨腥風,陳兄,你越說越遠了,就算他是個酷吏但也只是個九品巡檢,能鬧出多大動靜?又能掀起多大風浪?”

“這可說不準,不信你我拭目以待。”

聽兩位院長這麽一說,學生想起一件事:“院長,我回來時韓老爺差儲班頭請劉大膽去衙門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