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暗渡陳倉”

船家姓秦,家裏排行老五,碼頭上的人全喊他五哥。

這條船是他自個兒的,自然不會用外人,他婆娘上岸買菜回來了,正蹲在船頭摘洗,為捎午做準備。他兒子和侄子一個在船頭幫著摘菜,一個在船尾發呆。

人們常說最苦莫過於行船打鐵賣豆腐,其實行船不僅比打鐵賣豆腐苦而且很危險,韓秀峰跟他不熟,只曉得他家世代跑船,他爹和他幾個哥哥全死在江上。

正準備跟秦五搭訕,剛哭完的潘二等得些不耐煩,忍不住問:“四哥,咋還不走?”

“等前頭那幾條船裝貨。”

“這船是我們雇的,錢都給了一半,我們想啥時候走就啥時候走,為啥等前頭那幾條船?”

“我們船小,雇纖夫不劃算,跟前頭那幾條船一道走,到險灘就能一起雇纖夫。”

“我們是往東走,順風順水,雇纖夫做啥子。”韓秀峰像看白癡似的看著他,潘二被看得有些不自在,禁不住問:“難道我說錯了?”

大頭一直在碼頭上討生活,曉得一些江上的事,不等韓秀峰開口就嘀咕道:“你是瓜娃子,連這都不曉得!”

“你曉得?”

“我又不是瓜娃子,我肯定曉得。”

“曉得你說。”

“順風順水自然好,可水要是太順太急就不好了,要是風大水急就會把船沖下去,沖上險灘,沖到石頭上,能把船沖翻撞碎。”

潘二反應過來,喃喃地說:“所以經過風大水急的險灘,要雇纖夫用繩子帶著船,把船慢慢放下去。”

“就是這個理兒。”

潘二想想又問道:“四哥,這要等那也要等,等來等去,我們要幾天才能到宜昌?”

韓秀峰沉吟道:“我們走的是正東水路,從這兒到涪州(今重慶市涪陵區)一至二程,計三百四十裏;涪州至忠州(今重慶市忠縣)也是一至二程,計三百五十裏;忠州至萬州(今重慶市萬州區)一至二程,計二百六十裏;萬州至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一至二程,計三百裏;夔州至歸州(今湖北省秭歸縣)三程,計三百三十裏;歸州至峽州(今湖北省宜昌市)三程,計一百九十裏。”

潘二暗暗算了算,擡頭道:“一千七百多裏,宜昌原來這麽遠。”

“你才曉得。”

“我不是沒出過遠門麽,”潘二想想又問道:“四哥,一程二程啥意思?”

“就是一天的行程,川江風大水疾,只能天亮出發,天黑靠岸,夜裏是不能行船的。要是天氣好,從這兒到涪州只需兩天,從涪州至忠州也只要兩天。總之,要是天公作美,一帆風順,走十四五天就能到宜昌。”

“歸州到峽州不是只有一百九十裏嗎,咋要走三天?”

“三峽天險,一天能走六七十裏不錯了。”韓秀峰摸了摸下巴,又回頭道:“如果水漲封峽不能行船,我們真的要走,全得上岸,還的雇兩個腳夫幫著挑行李。”

潘二驚問道:“這麽說船家只把我們送到三峽,不到宜昌!”

“我是說如果,真要是水漲封峽,船家就算願意送你也不敢再坐,”韓秀峰掀開簾子朝外面看了看,接著道:“五哥天天在江上討生活,上頭的船和下頭的船家沒他不認得的,真要是非得上岸,他會讓他兒子陪我們走一段,直到幫我們找到船再回返。”

“我以為只要換一次船就能一直坐到京城呢。”

“想得美。”韓秀峰輕嘆口氣,無奈地說:“我打聽過,從宜昌到揚州這一段水路好走,從揚州到京城卻又不好走了,京杭運河有多處河段不通,要上岸雇車,等到了水路好走的地方再換船。”

潘二沒想到坐船也這麽麻煩,自言自語地說:“這麽難走,這一路上我們人生地不熟的吃啥喝啥!”

“走水路有水驛,走旱路有驛站驛鋪,”韓秀峰頓了頓,如數家珍地說:“其它地方我不曉得,從巴縣到宜昌這一段我是曉得的,這一路上有唐家沱、銅鑼峽、木洞、長壽龍溪、石門、藺市、涪陵、周溪、巴陽、五峰、南沱、安坪、永寧、龍塘、馬口和高唐等水驛,五哥天天在江上討生活,對這一段的水路更熟,會幫我們算好在哪兒歇的。”

想到有驛站就有關卡,有關卡就會被那些個衙役盤剝,潘二低聲問:“四哥,我們晚上不一定非去驛站歇。他婆娘買那麽多菜,這兒有這麽多米,在哪兒做不是做,在哪兒吃不是吃,隨便找個地方靠岸不就行了,大不了我們在艙裏擠擠。”

“隨便在哪兒靠岸?”

“嗯。”

“潘兄,你以為所有地方都跟走馬老家那麽太平!”

“這一路不太平?”

韓秀峰點點頭,很認真很嚴肅地說:“川江兩岸不曉得有多少土人,他們連官兵都不怕,殺人越貨更不在話下。城裏死個人衙門會管,在窮山僻壤死了那就是白死,衙門才不會管呢,想管也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