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趙禎出京

對劉亨而言,一世人兩兄弟,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句落在實處的話。

他從認識寇季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了。

過往的點點滴滴,在他腦海裏都清晰可見。

他和寇季非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親兄弟既然受了委屈,他不介意沖冠一怒。

讀書人的那些教條性的東西用不到他身上,他從小不是跟青皮混混廝混在一起,就是跟軍漢,長大了以後跟皇城司的一群探子混在一起。

他身上更多的是為兄弟拋頭顱灑熱血的江湖義氣。

他覺得,現在是時候拋頭顱灑熱血了。

只是他還沒有離開慶都,他一切謀劃就胎死於腹中。

寇準在他離開慶都的時候,當街攔下了他,將他帶在了身邊。

他沒辦法對寇準用強,就只能垂頭喪氣的跟隨在寇準身邊。

劉亨才被壓下去,得到消息的狄青帶著人匆匆趕到了慶都,狄青從頭到尾都陰沉著臉,但是他沒有像是劉亨一樣直言反宋。

劉亨重江湖義氣,狄青更重忠孝。

寇準在狄青到了以後,也將狄青栓在了腰間,不讓狄青離開他半步,生怕狄青去做傻事。

相比起劉亨,狄青造反威力更大。

畢竟,比鄰慶國的遼地鎮邊禁軍,全部都是狄青和寇季的舊部。

他只要代表著寇季振臂一呼,很有可能會在一夜之間,讓遼地換一片天。

有人寇準能拴住,有人寇準卻拴不住。

寇季昏迷的消息,第二日就傳到了遼地。

在遼陽府當知州的趙潤,差點沒被當場嚇死。

他身處在遼地,比大宋朝堂上的那些人都清楚寇季在遼地的影響力。

寇季此前離朝,遼地許多人都覺得是他父皇逼的。

遼地的許多禁軍將領對朝中都有怨氣。

寇季一旦有個好待,那遼地的那些將領恐怕沒人能按得住。

他也知道他的老泰山在他父皇心中的分量。

寇季真要是這麽睡過去了。

要麽遼地得亂,要麽他父皇得瘋。

無論是那個,他都接受不了。

他在派人向他父皇傳信的同時,帶著寇卉匆匆趕往了慶都。

消息傳到了臨橫府,臨橫府的張知白什麽也沒說,坐著馬車就往慶都跑。

消息傳到了古北口。

古北口鎮關大將軍王凱,寫了一份乞骸骨的奏疏送往了汴京城。

隨後一大堆的將領寫了乞骸骨的奏疏送往了汴京城。

消息傳到了保州,保州老少們,打點了行囊,趕往了慶國。

消息傳到了汴京城的時候。

趙禎在上早朝。

垂拱殿上。

趙禎面無表情的端坐在正中,趙禎身上早已沒有昔日的稚氣和隨和之風,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威嚴,一身讓人不忍直視的威嚴。

垂拱殿內的文武當中,敢直視趙禎的,一只手都數的過來。

滿朝文武正在商討各地四級學府設立完成以後,教化成本增加的問題。

大宋的四級學府設立完成以後,大宋的教育成本可以說是直線在上升。

從最初蒙學耗資兩千萬貫。

到現在四級學府一共耗資八千萬貫。

蒙學上面的縣學、府學、國學的教化成本,遠遠高於蒙學。

光是先生俸祿一項,就超過了蒙學數十倍。

蒙學先生,要求不過。

可是縣學、府學先生要求都極高。

國學的先生就更不用說,幾乎都是足以媲美以前太學和國子監博士的人物。

大宋地大物博,人傑遍低。

以前朝廷根本做不到網羅天下英才。

如今大宋推行全面教化,一些英才都主動投上了門。

並且呼朋喚友的前來為教化功業增磚添瓦。

天聖館內的大儒們湊在一起研究學問,成果驚人。

給了那些隱世的賢才一個新思路。

此外,大宋朝廷系統的培育讀書人,讓那些隱世的賢才看到了恐懼。

大宋朝廷系統的培育讀書人,隱世賢才想則良才而育之,成為了一種奢望。

他們若是再隱世不出。

那要不了多久,那些為朝廷所用的賢才的學問,就會成為顯學。

他們的學問要麽被逼的向顯學低頭,匯入到大宋教育體系當中,要麽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消亡。

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孕育出的文化太多了,孕育出的智慧結晶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被遺忘的,或者是被舍棄的,也一樣,數不勝數。

願意被世人所用,那就能保留下去,不願意為世人所用,再好的學問,也會消亡。

此乃大勢,也是法則。

不可逆。

所以那些隱士賢才,不得不出山前往各大國學充任先生,傳播自己的學問。

大宋朝廷對他們也表達了極大的善意,給予了最高的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