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5章 毛病都是慣出來的(第4/4頁)

蔡齊的幼子說完這話,對著文官們拱了拱手,離開了他們眼前。

文官們一瞬間是面若死灰。

政事堂三位宰輔居然是一條心。

他們鐵了心要從各家抽血。

文官們根本找不到任何反抗的希望。

“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讓府上不成器的門人和家中不成器的子弟去遼地和河西?”

“我們不能服軟,我們若是服軟了,難保寇季不用再用此法對付我們。”

“可我們不服軟的話,就要面對三宰,有可能還有官家。”

“被他們四個人盯上了,我們的仕途可就完了。”

“……”

“諸位,我已決定交出家中子弟,告辭。”

“明義兄等等我……”

“……”

文官們瞬間你追我趕的四散而去。

他們能混到汴京城當官,嗅覺都是十分敏銳的。

如今三宰一條心,趙禎又十分巧合的病倒了。

一切都已經成了定局。

反抗純屬徒勞。

與其掙紮一番,被人按在地上捶死,還不如乖乖認慫。

家中子弟、氣節、名聲,都沒有他們的高官厚爵重要。

身處在權力中心,他們比任何人都明白,權力代表著什麽。

文官們紛紛回府,挑選了府中的子弟、門人,寫了名錄,讓人送到了吏部去登記。

短短三日。

吏部就收錄了一千多各府舉薦的讀書人。

雖然其中的英才不多。

但朝廷對遼地和河西的官員要求也不高。

所以他們勉強合用。

有這一千多生力軍的加入,河西和遼地兩地的官員需求,也能得到很大的緩解。

寇季在拿到了吏部呈報的名單以後,大筆一揮,將其中一部分還算有點才能的,送去了河西,另一部分充數的,分配去了遼地。

遼地除了知府、知州以外,其他品階的官員要求並不高。

維持著地方不亂,關鍵的時候能跑去找駐軍求援就行。

至於治理地方什麽的,根本不需要他們。

遼地只要不出現天災人禍,只要維持著去歲的方式繼續經營就行。

等到隨後朝廷招募的三百萬兵馬徹底在遼地安家落戶以後,才會需要地方基層官員去施行朝廷的政令。

如今朝廷招募的三百萬兵馬中,最先招募的兩百萬兵馬,才剛剛趕到遼地,正在往地方上分配。

剩下的一百萬還在招募當中。

等他們全數被分配到了遼地各地,參與到了勞作當中,見識到了遼地廣闊的土地資源,以及那些最早遷移到遼地的百姓們豐收的成果以後。

他們必然會在遼地落地生根,想辦法寫信讓家人、族人,遷移過去。

到那個時候,才是遼地最需要地方基層官員的時候。

而這個過程,長則兩三年,短則一年。

朝廷完全可以借著這個空擋培養出合格的地方基層官員。

也正是因為如此,寇季給遼地劃分官員,很隨意。

讓人驚奇的是,寇季在分派完了官員,並且派人送他們趕去赴任以後,趙禎不藥而愈。

趙禎病愈以後再次上朝。

滿朝文武到的很齊全。

在依例施禮過後。

文官們開始炮轟寇季。

最先站出來彈劾寇季的是參知政事蔡齊。

垂拱殿上。

蔡齊一臉肅穆的面對著趙禎,朗聲道:“啟奏官家,寇季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期間,肆意妄為,張狂行事,以至於惹出了許多民怨。

臣請罷寇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

蔡齊雖然將家中最優秀的子弟和府上最優秀的門客送出去為官。

但並不代表他贊成寇季的做法。

在蔡齊眼裏,寇季號召文官家中的子弟和門客出仕為官,為朝廷的興旺增磚添瓦,他是贊成的。

但寇季用一種威脅、脅迫的方式迫使著文官們交出家中的子弟和門客,他不贊同。

所以他在趙禎病愈上朝以後,毫不客氣的出聲參奏了寇季。

蔡齊的話,猶如一個引信,瞬間點燃了滿朝文臣。

文臣們紛紛出班,細數著寇季張狂的罪行。

他們喊的很兇,聲音很大。

一個個像是慷慨赴義的義士。

臉上充滿了悲壯和憤怒。

在文臣們接連不斷的出班參奏寇季的過程進行了一半的時候。

武臣隊列裏有人出班,毫不客氣的對著文臣就是一頓狂噴。

“一派胡言!胡說八道!書都讀到狗肚子裏了!”

武臣隊列裏有人開口,其他人也紛紛跟著開口。

一場參奏寇季的浪潮,還沒湧到底,就演變成了文武對罵。

垂拱殿一瞬間亂的像是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