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7章 厚顏無恥(第2/4頁)

每日能收到的商稅,可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範仲淹重重的點頭道:“蘇洵說,秋糧入倉的時候,每日往返渤海府的商船,有數百條大船。

能征收到的商稅多達數萬貫。

朝廷若是在渤海府港口設立稅所的話,每年少說能收三百多萬貫的商稅。”

遼地的百姓如今都是一個個小地主,他們在遼地罪籍百姓的幫助下,每年能耕種數量龐大的土地。

他們土地上產出的,他們根本用不了多少。

大部分都換成了錢和物。

所以無論是糧食出售,還是購買貨物,數量都極大。

而渤海府的港口,是目前為止,遼地唯一一處可以減免賦稅的地方,也是遼地唯一一處港口,自然吸引商人們。

畢竟,走水路雖然慢,但是成本極低。

同樣一批糧食,走陸路的話,需要大量的騾馬、木車、人手,以及人吃馬嚼的花費,一路上過關過卡也需要花費。

走水路的話,一條船,一批劃船的人就夠了,所需要花費的也只是人吃的一些糧食,其他的什麽花費也沒有。

要知道,在趕路的時候,騾馬吃的比人多,有時候吃的還比人金貴。

碰到難行的道路,還容易出現極大的損傷。

行船同樣有損傷,但機率卻遠遠比行路小。

所以,蘇洵在渤海府設立的港口,絕對是商人們最喜歡,也是商人們最願意去的地方。

一個涉及到上千萬人生意的港口樞紐,每一歲的商稅稅收,自然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蘇洵預估了三百萬貫,都是保守估計。

畢竟,遼地可是有許多讓人眼饞的奢侈品存在,奢侈品往往重量輕,價值大,能收到的稅,自然也就多。

比如遼地的人參、東珠、奇珍異獸的皮毛、珍貴的木料等等。

有人或許會質疑,說遼地擁有財產的百姓只有大宋百姓,罪籍沒有財產,所以不參與買賣,拉動不了消費。

那只能說你小看了大宋百姓對勞動力的重視。

在大宋,特別是農忙的時候,牛、馬、騾子等,吃的都比人好。

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在農忙的時候要是吃的多了,其他人很有可能就得餓肚子。

大宋百姓要用那些罪籍耕種,就一定會讓他們吃飽穿暖。

一些百姓說不定還會給他們提供生兒育女的機會,讓他們為家裏增添勞動力。

甚至,有心善的百姓,會把那些為自己家出死力的罪籍當成自己人看。

所以他們中間肯定有不少人會花費錢財,為那些罪籍購買很多日用的東西。

在他們徹底成為地主老財之前,他們會對自己手底下首批的功臣們保持相當大的善意。

唯有在他們成為了地主老財,享受到了剝削的利益以後,他們才會進入到剝削的層面上。

所以蘇洵預估的三百多萬貫的稅收,只會多,不會少。

就是如此巨大的一批財富,朝廷居然視而不見?

是朝廷飄了?

還是戶部的人飄了?

寇季長籲了一口氣道:“此事確實是朝廷不對……”

範仲淹見寇季認可了朝廷不對,就繼續道:“學生為了讓陜西府的百姓富起來,在陜西府設立了許多作坊。

為了避免陜西府的豪門大戶借著商稅收稅權,打壓百姓們賴以生存的作坊,學生奏請在陜西府設立稅務衙門,收回豪門手裏的商稅收稅權。

可朝廷居然以無此先例,將學生給回絕了。

甚至下發文書給下官,讓下官別帶著百姓們操持賤業,讓百姓們回去安心務農。

他們要是有田耕種,更從田裏得到一切,能借著田裏出產的糧食吃飽穿暖,學生又幹嘛費心思讓他們去操持賤業?

難道學生不知道在我大宋,商籍遠遠低於農籍嗎?

他們都吃不飽了,要占山為王了,要聚眾造反了?

還提什麽商農的,有意義嗎?

難道他們淪為了土匪,朝廷才會意識到他們吃不飽?”

寇季嘆了一口氣,幽幽的道:“此事也是朝廷不對……”

範仲淹又道:“古蒙府那邊,張方平奏請朝廷從河西府調撥一批樹種過去,想效仿李公,帶著古蒙府的百姓們一邊種樹、一邊耕種。

可朝廷居然讓張方平自己和李公協商。

李公告訴張方平,河西此前經歷大戰,許多樹木被毀壞一空。

無償給張方平提供樹種的話,百姓們恐怕不樂意。

所以讓張方平多多少少拿一些東西給他,他也好給百姓們一個交代。

可張方平所在的古蒙府窮的叮當響,他出身又不好,自己墊錢都做不到。

張方平是在為朝廷做事,不是在為自己做事。

如此小錢,朝廷都不願意出,讓張方平自己去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