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7章 送別(第2/4頁)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催生出了劉禹錫的那一首《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汴京城自從入秋以後,沒有人看到它哪裏勝過了春日。

只看到了一場場悲傷的離別。

寇準在秋日的第一場風吹拂過寇府內的枝頭的時候,動身離開了寇府,準備離開汴京城。

由於寇準早就吩咐寇季將他要帶的東西和人提早送出了汴京城。

所以寇準離開汴京城的時候,行李並不多,也沒幾個人陪同。

僅由一輛馬車,半馬車的書卷,以及兩個仆人。

寇準著一身便衣出現在寇府外的時候,寇府外早已擠滿了人。

“寇公遠行,小人願為寇公牽馬……”

“小人願意護送寇公一程……”

“小人願意侍奉寇公左右……”

“……”

“學生願意追隨寇公去韓地……”

“學生亦是如此……”

門外的人,拱著手,七嘴八舌的說著。

自古以來,名士身邊從不缺少追隨者。

有很多人願意跟隨在名士身邊,為名士奉獻一生,不求任何回報。

寇準這個活聖賢,自然少不了有人追隨。

以前寇準在創裏文昌學館的時候,就有一大批人趕到文昌學館去,宣誓願意追隨寇準。

如今寇準名聲再漲,願意追隨寇準的人自然更多。

寇準只是笑著對他們拱了拱手,並沒有收下任何一個人。

因為堵在寇府門口吵著嚷著要追隨寇準的人,沒有一個是真心的。

真正願意追隨寇準的人在寇府所在的街道口。

“恭送寇公!”

“恭送寇公!”

“……”

在街道裏所有人恭送聲中,寇準上了馬車,吩咐車夫駕著馬車,在簇擁的人群中緩緩前行。

一直到了街道口。

寇準才吩咐車夫停下。

因為在街道口,有許多拖家帶口,挑著膽子,推著獨輪車的人,在靜靜的等候寇準。

寇準在馬車停下了以後,主動開口,“爾等可願意隨老夫離開,可願意追隨老夫?”

街道口的人,用實際行動向寇準證明了,他們願意跟隨寇準。

他們將身家性命都交托個了寇準,寇準自然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尊敬。

“願追隨寇公……”

“願供寇公驅使……”

他們聽到了寇準的話,紛紛放下了手裏的東西,拱手應答。

寇準滿意的點了點頭,“跟在老夫馬車後面……”

寇準只說了這麽一句話,沒有再說其他的。

沒有許官,也沒有許爵,更沒有許榮華富貴,也沒說會給他們子孫後輩一個光明的前程。

因為寇準一旦開口,就是對他們的侮辱。

他們要是真的為了榮華富貴跟著寇準離開的話,也不可能什麽都不問,就默默的帶著全家人跟隨寇準。

他們完全可以投到寇門上,跟寇府談好遷移到韓地的條件,以及此去路上的花銷。

如今各大王府都在收人。

寇府雖然沒有朱府、種府那麽明目張膽的搶人。

但,凡是投到寇府門上的,寇府幾乎都是來者不拒。

不僅想他們承諾到了韓地以後會給他們分房子分地,還會向他們承諾,承擔他們在路上的一些花費。

由此,不難看出追隨在寇準身後的人的可貴之處。

寇準帶上了追隨者,在百姓們夾道歡送中,往汴京城外走去。

一路上,百姓們紛紛施禮恭送寇準。

場面不可謂不壯觀。

從寇府門前,一直到寇準所要出去東城門,路程可不短。

但是路上的街道,早已被人群所填滿。

越往外走,送行的人越多。

即便是一些市井混混也悄無聲息的加入到了送行的隊伍中,送了寇準一程。

但凡是看到為寇準送行場面的人,都會意識到古人,特別是古人中的讀書人,為何喜歡爭名。

名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高官厚爵,還有擁戴。

在今日這種汴京城近半數人送行的場面中,若是寇準說一些煽動的言論,亦或者拋出一些話,勾引那些百姓跟他離開。

那麽一定會有數量龐大的百姓們跟他離開。

可寇準並沒有這麽做。

因為他知道,他要是這麽做了。

趙禎、呂夷簡、王曾等人都會發飆。

寇準在汴京城近半數人的恭送下,出了汴京城。

身後的追隨者,也達到了一千多。

其中有貧寒的百姓,亦有家底豐厚的商人、讀書人。

一行人出了汴京城,就看到了朱能等人。

朱能、種世衡等人看著寇準身後那些自願拖家帶口跟著寇準離開的人,心裏直泛酸。

他們辛辛苦苦忙活了月余,還不如寇準在汴京城裏晃蕩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