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2章 千人千面(第2/4頁)

說到此處,王曾放下了馬車的簾子,盯著寇季,感慨道:“從高麗覆滅後到如今,才過去了半個月,你小子便已經讓人開墾出了一眼望不到頭的良田。

如此效率,簡直是駭人聽聞。

若是讓朝中其他官員來辦,到了夏末也未必能開墾出如此多的良田。

這一眼望不到頭的良田,到了秋日的時候,一定會收獲一大批的莊稼。

遷移過來的百姓,到秋收以後,就能徹底安定下來了。

待到官家招募的兩百萬兵馬到了此處。

此處就算是真正的成了我大宋的疆土。

此處將會被我大宋百姓一直占據下去。

你的功勞,用功蓋千秋四個字形容,也不為過。”

王曾仰起頭,長嘆了一聲道:“老夫恨自己生不逢時,未能跟你一起入仕,一起建立千秋功業。

老夫又慶幸自己能活到現在,能看著你一步一步將我大宋打造成一個真真正正的天朝上邦。”

寇季聽到此話,沒好氣的道:“該說的咱們在遼陽府內就說清楚了,你沒必要在奉承我了。”

王曾目光落在了寇季身上,“老夫說的是實話。”

寇季撇了撇嘴,沒有言語。

王曾再此掀開了馬車的簾子,望著車窗外的良田,由衷的感慨,“如今的大宋……真好……”

寇季重新抓起了酒壺,道:“以後會更好……”

王曾臉上浮起了笑意,笑容燦爛的道:“對,以後會更好。”

王曾就這麽一路觀看著百姓耕種,一路感慨著,緩緩西行。

由於他們押送的東西比較多,所以行路的速度並不快。

從遼陽府到上京城,以及是半個月以後了。

進入到了已經更名為臨橫府的上京城地界以後,寇季和王曾看到的百姓有了不同。

在遼陽府等府地界的時候,他們看到的都是一塊塊新開墾出的良田,以及零零散散的散落在廣闊無垠的良田中的百姓和俘虜。

到了臨橫府以後,寇季和王曾看到了一塊塊長滿了莊稼嫩芽的良田。

在良田邊上的大道上,有百姓們挑著擔子在出售一些籮筐、籃子等物。

越往臨橫府府城,大道兩邊叫賣的百姓就越多。

朝廷將百姓們遷移到了此地以後,只分發了一些簡單的農具,以及遼地原有的一些屋舍。

除此之外什麽也沒有。

百姓們是勤懇的,他們在種植完了莊稼以後,就憑借著各自的手藝,編制了一些籮筐、籃子等物拿出來售賣。

編制籮筐和籃子的手藝,並不是什麽稀罕的手藝。

原材料基本上就是樹枝、竹條、藤曼等物。

幾乎沒有多少成本。

民間會這項手藝的人很多。

所以出現在市面上最多的就是籮筐和籃子等物。

由於此地的百姓在大宋的時候是赤貧的百姓,所以他們手裏並沒多少錢財。

所以交易的時候用的錢財很少。

幾乎都是以物易物,又或者用俘虜來抵賬。

比如一個小籃子值五文錢。

有人一口氣拿了四個籃子,就可以讓自己家裏的一個俘虜,去對方家裏做工兩日抵賬。

又或者將自己家裏分配到的馬匹,借給人家使用兩三日抵賬。

良田裏的莊稼,可不是種下以後就完事了。

中間還要鋤草、松土,旱時還要挑水灌溉。

所以百姓們在種下了莊稼以後,還要時不時的去田間勞作,以助莊稼茁壯成長。

所以百姓們即便是將莊稼種下去了,也需要勞力。

特別是將草地開墾出了良田的第一年,地裏的野草總會在不經意間冒出來,所以經常要去鋤草。

距離臨橫府遠的,幾乎都是百姓在叫賣。

距離臨橫府近的,不僅有百姓,也有一些商人參雜在其中。

寇季稍微打量了一眼,大多是鹽商和皮毛商。

鹽商們背著鹽袋子,在百姓們中間穿行,時不時的放下鹽袋子,跟百姓們交易。

百姓們有錢的給錢,沒錢的可以賒賬。

待到了秋收以後,用糧食抵債。

用糧食抵債的話,鹽商們會將糧食壓在一個極低的價格上。

到了秋收以後,鹽商們賺的可就不是一點點賣鹽的錢。

百姓們每一戶最少都有一千畝地,秋收的時候收的莊稼必然不會少,所以不怕鹽商在這個上面占便宜。

鹽商們也不怕百姓賴賬。

畢竟,鹽鐵都是官營的。

幾乎能做食鹽生意的,背後都有官府的影子。

所以百姓們跟鹽商交易的很愉快。

寇季一行人入了臨橫府,看到的就是更加熱鬧的生意場。

賣什麽的都有。

寇季和王曾甚至還看到了兩家書鋪。

誰能想到,短短幾個月,曾經空無一人的上京城,再此繁華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