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5章 我大宋也有官員不夠用的時候(第3/4頁)

楊文廣的祖父楊業,就是死在如此困局之中。

曹瑋的父親曹彬,也差點死在了如此困局當中。

寇季也知道其中的危險。

“此事是種世衡主動請纓的。依照我最初的計劃,是吞下了遼國三道以後,趁著大雪封路,慢慢的收拾上京道。

但種世衡覺得我的計劃有些保守。

他覺得我們有能力有實力一舉吞並遼國四道的疆土,那就沒必要再花費時間去慢慢收拾。”

寇季對朱能坦言道。

朱能聽完了這話以後,沉吟道:“我跟種世衡共事多年,他要是沒把握,絕對不會提出這個建議。

你既然答應了,那就說明你也覺得種世衡此舉的可行性很高。

即使如此,那我就沒什麽疑問了。”

寇季叮囑道:“你們手裏有充足的火器,所以多用火器作戰,不要過於依賴個人勇武。”

朱能聽到此話,苦笑著道:“你這是完全不給我們這些憑借著武藝吃飯的老家夥活路。”

寇季直言道:“武藝在戰場上還是有些用處的,只是沒有以前用處大而已。而且你身為大將軍,應該用腦子打仗,而不是自己去沖鋒陷陣。”

在寇季看來,身為一軍主帥,一軍主將,帶頭沖鋒絕對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

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該這麽做。

將士們沖鋒戰死了,再征調一批,立馬能填補軍中的空缺。

可是主帥、主將沖鋒戰死了,那一時半會兒可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接替。

倒不是說誰的命比誰的命值錢。

而是就兵事上論,主帥、主將身上的責任更重,他們自然不能輕易的死去。

當然了,寇季也存著一點私心。

如今大宋將帥之才太少了,任何一個戰死,對大宋而言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寇季覺得,似曹瑋、狄青、種世衡等一類的名將,是可遇不可求的。

特別是狄青這種草根出身的名將,就更可遇不可求。

這一類的名將是天生的,沒辦法培養。

所以一旦折損,那就再也找不到接替的人了。

朱能不懂寇季的心思,他覺得為將領,不在戰場上廝殺,那還算什麽將領。

雖然他心裏有自己的想法,但他還是牢牢的記住了寇季的話。

朱能深刻的明白,自己的見解歸自己的見解,關鍵的時候還得聽寇季的。

因為寇季不僅能讓他保住命,還能讓他打勝仗,立大功。

雖說寇季不會帶兵,也不怎麽懂得指揮打仗。

但是寇季這些年參與的戰事很多,他提出的戰術戰略,幾乎都是穩贏的。

反正直到目前為止,寇季參與的戰事,貌似就沒怎麽輸過。

人最怕的就是沒有自知之明,自以為是。

朱能出仕這些年,見過的沒有自知之明、自以為是的人太多了。

那些人上了戰場以後,自命不凡,總覺得自己是兵聖兵仙降世,上了戰場以後,敵人就會如同被收割的麥子一樣倒在他們眼前。

可事實上是,那些人還沒有收割敵人,就先被敵人收割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朱能在戰場上,很少裝大、很少逞能。

該聽話,該讓賢的時候,他一點兒也不含糊。

就拿此前他們在大理的戰事說。

在他和種世衡、狄青三人攻打騰沖府的時候。

種世衡最初的想法是,讓朱能率領三萬人去偷襲對方的大營。

可狄青主動請纓,說用幾千人就能拿下對方的大營。

朱能沒有仗著身份比狄青高,去壓狄青。

也沒有仗著身份去跟狄青搶功,反而將機會讓給了狄青。

然後狄青打了一個漂亮的偷襲戰。

朱能當時心裏很清楚,換做是他的話,他絕對打不出那麽漂亮的偷襲戰。

所以他佩服狄青的本事,也很佩服狄青的天賦。

所以在寇季調遣狄青入河西,而將他放在後面守西寧州的時候,他一點兒怨言也沒有。

寇季在給朱能分派了任務以後,吩咐人上了一桌酒席,為朱能接風洗塵。

在席間,寇季又跟朱能商量了一些細節。

一直到酒足飯飽以後,寇季並沒有留下朱能住一夜,而是送朱能去找高處恭。

朱能也沒有含糊,帶著自己的人,策馬離開了古北口。

因為朱能是沙場上的宿將,知道什麽叫做兵貴神速。

幾日後。

楊文廣和劉亨將最後一批兇徒們被消滅的戰報送到了寇季手裏。

寇季在拿到了戰報的那一刻,下達了兵出長城的命令。

古北口內。

數十鐵騎一湧而出,奔向了四方,將寇季的命令傳達了下去。

一時間,數十萬禁軍,外帶六萬多倭軍、五萬交趾兵,一起沖出了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