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9章 西夏必須吞下的啞巴虧(第2/3頁)

然而。

橫山軍的將士們知道馬上有地要分到手裏了,怎麽可能休息得下去?

一個個激動的不能自已,恨不得現在就跨著馬,沖到德靖鎮和七裏平去。

德靖鎮和七裏平鄰水。

在這個水利並不發達的年代,農田的澆灌十分的費勁,每逢大旱,為了爭水澆田,各莊各鎮各村,經常打的不可開交。

所以鄰水的田地,只要不是鹽堿地,那就是上等了田地。

德靖鎮和七裏平的地,毫無疑問就是這種上等田。

往往一畝上等田,每歲的收獲,要比一畝下等田多出近倍的收成。

雖說現在分地的橫山軍將士們沒有戰功,分到的地不多。

可他們分到的皆是上好的田。

每一畝地,都能活家裏一口人,他們自然激動的不能自已。

橫山軍將士們激動的休息不下去,在四處轉圈圈。

可把石州附近城墻上的守城校尉嚇的不輕。

年近五旬的老校尉,看到了長城外不斷冒出來的大宋將士以後,一個頭兩個大。

老校尉揉了揉眉心,頭疼不已的道:“那群棒槌又出去禍害西夏人了?”

老校尉的問話,無人應答。

橫山軍雖然已經晉升為了禁軍,可他們相應的軍備還沒有送達,所以他們穿戴的盔甲、軍服,那都是各式各樣的。

大宋擁有統一的軍服,不過是地區性的統一。

期間有經過了幾次顏色的變遷,所以軍服樣式、顏色有數種。

橫山軍中有不少將士出身於不同的廂軍,軍服自然有差別。

此外,一些廂軍將領此前喝兵血,連軍服軍備上的錢財都克扣,所以還有一些將士穿戴著最早樣式的軍服,甚至有些還帶有補丁。

所以當他們三三兩兩,在石州外的長城邊上晃蕩的時候,讓長城上的老校尉自然而然的聯想到了一支被稱之為西北禍害的兵馬。

那是一支匪軍。

大宋在征討西夏的時候,從那些遷移過來的罪囚、難民中冒出來的。

在大宋征討西夏的時候,他們沒少去禍害西夏人。

西夏人被折騰的焦頭爛額,大宋朝廷卻覺得他們做的不錯,覺得他們幫朝廷牽制了一部分西夏兵馬,有功,所以收編了他們。

負責收編他們的是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迪。

李迪在西北的時候,倒是鎮得住他們,他們聽從著朝廷的命令,出去到西夏為禍,給西夏制造麻煩,屢立戰功。

李迪走的時候,將他們編成了團練,讓他們守土保疆。

他們本質工作倒是做的無可挑剔。

就是匪性難改。

他們家中的婦孺在朝廷分的地上種田,每年收成也不錯,加上朝廷發的一些軍餉,他們日子過的倒也說得過去。

可他們習慣了吃夜草,習慣了搶橫財。

總是對現在的日子不滿意。

於是乎,他們在守土之余,就開始跑到了西夏去發橫財。

最開始是三五成群,劫掠那些邊陲上的西夏小部族,或者是在西夏邊陲遊走的流商。

靠著搶劫,最開始的一批人很快的就富起來了。

其他人看見了,自然眼紅。

然後,他們就開始成群結隊的出去禍害西夏人。

到最後,整個團練都出去禍害西夏人。

現如今,不止整個團練的兵馬,他們團練管束下的一些平民百姓,也逐漸的加入了他們。

他們整個團練有四千人左右的兵額。

可他們出去到西夏為禍的時候,人數已經攀升到了六千左右。

六千人出關,場面自然不小。

不可能不引起西夏人的注意。

可他們出了長城以後,就會化整為零。

以百人為一夥,在西夏各處充當馬賊。

目標小,流竄的快,西夏人一時半會兒也不一定能抓打住。

這才讓他們屢屢得逞。

他們在西夏為禍不要緊。

可苦了守城的將士們了。

每次他們搶完了西夏人,碰到了西夏大軍追趕,就逃往長城關口。

他們是有番號的大宋兵馬,守城的將士們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守城的將士們放他們進了長城,難免要跟追擊他們的西夏兵馬大戰一場。

若不是他們每次在碰到西夏大軍追趕逃進了長城以後,幫著守城的將士應敵,臨走的時候還留下一些財貨做報酬。

恐怕他們早就被人關在了城門外,讓西夏人弄死了。

說來也怪。

西夏人被他們折騰了這麽長時間,愣是沒有派遣使節到汴京城去告狀。

也不知道西夏人是怎麽想的。

怕說出去丟人?

又或者說是西夏人以前搶大宋搶的多了,如今被大宋人搶,他們覺得是報應,所以沒有聲張?

老校尉也想不通西夏人為何沒有去汴京城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