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3章 給你臉了?!(第2/3頁)

王凱深知軍情緊急,他手裏又握著寇季賜於的箭令,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他手持箭令,暗中聯絡了晉寧軍中的監軍、推官等一眾文官,將寇季的命令傳達給了他們,並且讓他們幫忙約束晉寧軍。

然後在當夜晉寧軍主將邀請他到佳縣酒樓裏吃酒的時候,率領著部曲,伏殺了晉寧軍主將。

王凱之所以選擇伏殺,而不是在晉寧軍軍營裏,請出寇季的箭令,直接誅殺晉寧軍主將,那是因為晉寧軍中,有不少晉寧軍主將的心腹。

他們若是在晉寧軍主將煽動下,徹底亂起來,才不會管你箭令不箭令的,一定會當場亂刀砍死王凱。

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從古至今一直沿用著,這條規則就叫法不責眾。

以朝廷的辦事方式,在地方兵發生兵變的時候,誰引起的兵變,誰就是罪首,不論你的目的是什麽,不論你是否被冤枉。

所以晉寧軍將士在晉寧軍主將的煽動下,亂刀砍死王凱,絕對不會有太大的顧慮。

王凱一死,晉寧軍主將,一定會帶著他的心腹逃離大宋。

朝廷難道會拿一群被煽動的普通將士出氣?

大家都有錯,朝廷總不可能為了王凱一個人,將數萬人全砍了。

王凱就是猜到了他在晉寧軍軍營中請出箭令會有什麽結果,所以果斷選擇了伏殺。

王凱伏殺了晉寧軍主將以後,提著晉寧軍主將的腦袋,悄悄的入了軍營。

他先是通過軍中的監軍、推官等人,將晉寧軍主將在軍中的心腹控制了起來。

然後再當眾拿出了箭令和晉寧軍主將的腦袋,向晉寧軍的將士們宣告,他奉命接掌了晉寧軍的兵權。

有監軍和推官們配合著王凱說服晉寧軍的將士,將士們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為了盡快的掌控晉寧軍,調動晉寧軍的士氣。

王凱在說服了晉寧郡將士們以後,又相繼罷免了晉寧軍主將的那些心腹們的官爵,將他們騰出的官爵,賜給了那些在軍中威望頗高的部頭、什長。

有了監軍、推官、部頭、什長等人的幫襯,王凱徹底掌控了晉寧軍。

在掌控了晉寧軍以後,王凱派人給寇季送了一份請罪的文書,然後帶著晉寧軍,趕往了保德、麟州附近的黃河沿線,去抵禦遼人。

王凱之所以要請罪,是因為他擅自將軍中的官爵,賜給了其他人。

雖說事急從權,寇季不一定會怪罪他。

但他多少得向寇季表個態,認可錯。

這便是規矩。

事實證明,寇季很吃他這一套規矩。

寇季在拿到了王凱的請罪文書以後,對王凱的做法很滿意。

不驕不躁、敢做事、敢認錯、懂規矩。

如此下屬,才算是一個好下屬。

寇季心裏對王凱的評價,有提高了幾分。

在給王凱回信的時候,寇季在信中痛罵了王凱一番,但卻沒有給出什麽實質性的懲罰。

最大的懲罰就是讓王凱出了一筆錢財,安置那些跟隨著晉寧軍主將一起被王凱伏殺了的隨從們的家眷。

錢財方面的懲罰,對家底豐厚的王凱而言,真的不算什麽。

王凱領著晉寧軍趕到了黃河邊上,剛好撞上了遼人分出的一支偏師準備渡河。

王凱沒有下令讓晉寧軍渡河去迎敵,反而帶著晉寧軍將士,站在岸邊上靜等著遼人渡河。

遼人投鼠忌器,不敢渡河,只能隔著河,跟王凱率領的晉寧軍將士們對望。

王凱抵達黃河岸邊沒多久以後,劉亨帶著一萬青塘兵馬也出現在了黃河岸邊上。

遼人見此,果斷退走。

河邊有數萬大軍靜等著他們,他們又不擅長在水上作戰,強行渡河,那就是找死。

即便是晉寧軍、青塘兵馬的實力不如他們,也可以在他們渡河的時候,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

河面上有沒有遮擋,他們大部分人也不會水。

一旦踏上了渡河的道路,他們就是一個個活靶子。

遼人善戰不假,可他們也不可能傻乎乎的送死。

渡河不成,遼人偏師就折道趕往了銀州,去捅銀州的腚眼。

王凱和劉亨在見到遼人退走以後,立馬兵分兩路,一路趕到保德去,馳援清山軍,一路留在原地,開始布防,防止遼人派遣其他偏師渡河。

寇季得到王凱和劉亨二人派人送來的軍情的時候,已經到了汾州。

寇季得知王凱和劉亨二人將遼人擋在了河對岸,也是松了一口氣。

遼人在黃河北岸和在黃河南岸,完全是兩個概念。

遼人在黃河北岸,有黃河這道天然的屏障幫忙,寇季抵禦起遼人,就能輕松不少。

遼人若是跨過了黃河出現在黃河南岸,那情況可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