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5章 歲歲有今朝(第3/5頁)

大漢新元七年二月,高句麗再犯契丹,契丹退至已經修建起來的榆關下。

或許在高句麗看來,二月,正是遼東冰天雪地的時候,漢軍並不會貿然有所行動。然而就是在這一個月,韓擒虎率奮武軍誓師出征,前鋒李靖率領精兵五千,萬裏奔襲,歷經大小三十余戰,當四月遼東開春的時候,契丹丟掉的遼東地盤,盡數為大漢所有。

四月中,韓擒虎率領漢軍主力——此時已經包括從冀州等地趕來的援軍——和高句麗、勿吉聯軍決戰於遼東城。

這座歷史上曾經如山一樣讓隋朝傾國之軍都無力撼動的雄城,在漢軍火炮的晝夜轟鳴之下,很快就垮塌。

實際上遼東城堅固就堅固在其於山頂台地上築城,先是斜坡,後是城墻,想要翻越,談何容易?

所以韓擒虎的方式再簡單不過,用火炮一點點的把城墻扒了就是!

自從新元五年天下休戰之後,大漢已經經歷了小兩年的太平,可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大漢的軍工雖然挪出去了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在國內的其余工業生產上,但是諸如火炮等等武器裝備的打造,從來沒有停歇,尤其是大量的炮彈,堆著就要廢掉了。

這一次正好一股腦的砸在高句麗人身上。

李藎忱並不心疼。

軍方自然更是高興,清一清庫存,咱們好用新的!

而同月,大漢為遠征高句麗準備的真正的撒手鐧也派上了用場。

海軍戰船五百余艘,運送五萬海軍陸戰隊和陸師突入浿水(今大同江),一戰而破平壤,同時大軍向南和向北,控制浿水和薩水(今清川江)沿岸各處村鎮,徹底阻攔了高句麗兵馬回援的可能,高句麗王室雖然奔逃出去,但是還是淪為大漢俘虜。

如果說遼東城是高句麗在遼東最重要的關隘重鎮,那麽大後方的平壤就是高句麗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了,也是高句麗面向南面新羅和百濟的重鎮。

東西重鎮同時被攻破,王室被俘,高句麗自然轉眼為大漢所有。

而大漢另一路海軍偏師直接繞路進攻新羅,再加上北方漢軍以泰山壓頂之勢南下,本來就在高句麗的壓迫下苟延殘喘的新羅和百濟,幾乎不戰而降。

同年七月,大漢海軍分為南北三路,從新設立的安東州新羅郡、青州瑯琊郡、揚州松江郡同時起航,以大軍十萬,遠征東瀛。

從大漢前往東瀛的海路早就已經被大漢商賈探摸清楚,實際上東瀛國內的市場也已經被大漢的商隊掌握,人自然也被滲透的不成樣子,遍地都是等待著漢軍抵達,抓緊為漢軍帶路的本地窮苦百姓。

因此東瀛之戰,也比想象之中的輕松。

實際上面對漢軍的火槍和火炮,東瀛人臣服的很快速也很徹底。

這本來就是一個習慣跪服於強者的民族,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也在情理之中。

而對於高句麗、東瀛這些國家的臣民,李藎忱並沒有采取和對南洋那樣的方式。

一來這些國家之前對於中原王朝也多有朝貢,只不過因為中原三百年亂世而暫時中斷,實際上都屬於大中華文化圈中的一部分,因此完全具備有被同化為華夏百姓的基礎,而且很明顯他們自己都很願意。

畢竟李藎忱也不想在國內有太多的奴隸。現在大漢正是工商業急速發展的時候,生產機械跟不上,因此還依賴於大量的人力,在情理之中,但是這個狀態不能持續太久,不然長期的奴隸制,只會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也不符合華夏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一些文化思想。

華夏這個民族,從來都是一個包容、愛好和平的民族,而不是喜好於殺戮和壓迫的民族。正是因此,這個民族才能歷經五千年風雨而屹立不倒。

李藎忱可以促進這個民族的發展,但是絕對不能毀壞這個民族的這種美好品質。

天良喪盡,則天亡之!

李藎忱雖然並不信天,但是對於冥冥之中的因果、報應和循環有所敬畏。

二來呢,自然是因為這些高句麗人和東瀛人,本來就會想要努力躋身進入大漢社會,所以在對外征戰上,這就是再好不過的刀!李藎忱想到了二戰時期,高喊著“板載”亡命沖擊德三陣地的美軍日裔軍隊,更想到了往往在屠殺華夏百姓更狠辣的朝鮮聯隊。

現在這兩把刀,該為自己用一用了!

事實證明,這兩把刀還真的挺好用。

當大漢新元九年,大漢軍隊北伐草原的時候,東瀛人和高句麗人組成的軍隊一路向前瘋狂沖殺,幾乎是亡命的打法,讓原本以為以騎兵對步卒會占據絕對優勢的薛延陀人吃了大虧。

這就是一幫瘋子!

而薛延陀人是草原上出了名會見風使舵的,可不是亡命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