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8章 故友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壁壘在,北朝歷代就算是能夠飲馬大江,也往往不會選擇在建康府正面突破。

瓜洲渡、采石磯,都比這來的香。

石頭城的重要性,建康府中的統治者們就算是再昏庸,心裏也有數。所以石頭城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獨立的壁壘,佇立在城的東北側,負責屏障大江。

也因此,建康府的城池建設並沒有向石頭城的方向發展,一來這樣自然不是溝通江南的最好選擇,二來自然也是為了保證石頭城作為軍事堡壘的獨立性。

而今的石頭城,自然已經不再具備這樣的軍事用途。

而今的建康府,當然也已經不是那個三百年來亂糟糟的、一直作為南朝歷代暫時落腳之處的建康府。

江南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顯然讓建康府在整個江南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南方而來的貨物匯聚於此,如河流一樣。

所以建康府的城市規模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擴大,向南越過秦淮、向北抵達石頭城,向東越過紫金山,假如此時能夠從天上看去,建康府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烏龜,腳踏江南、飲水大江!

當然了,這個體量的城池,說是烏龜可能過於貶義了,應該用玄武來形容更加貼切!

石頭城下,早就已經不是當年的層林掩映。

亭台館閣,從城墻底下一直延伸過來,這是建康府的富人區。

建康府最先經營的商貿區是秦淮兩岸,商鋪酒樓、青樓楚館,鱗次櫛比。而之後運河開通,建康府作為南北溝通樞紐的身份雖然被廣陵和京口所取代,但是從南方來的貨物依舊會在此地匯聚,以起到倉儲和分裝的作用。與此同時,還有從巴蜀、荊州、湘州等地順流而下,抵達的貨船,也都會停泊在秦淮兩岸。

秦淮為大江之支流,水流平緩,河道也不算寬闊,自然是商船裝卸貨物的最佳選擇。

目前按照建康府衙對秦淮的規劃,下遊入江的地方周圍是大量的集市、貨棧和裝卸碼頭,而上遊則是整個建康府最紙醉金迷所在。

下遊的號子聲、上遊的歌舞聲,環繞著秦淮河,從不消散。

也因此,秦淮河周圍顯得過於熱鬧,建康府中的富貴人家,只能選擇把自己的府邸向著和秦淮相反的方向布置,石頭城自然就受到了青睞。

除了秦淮本身噪聲汙染這個原因,還因為秦淮這個地方,實際上已經很靠近南朝權貴之所在——烏衣巷。

今日的烏衣巷中居住的,都還是徐氏、沈氏等從龍有功的家族。

而現在崛起的這些新貴們,都是依靠商貿、工業等等發家的,自然和這些老牌家族們尿不到一壺去,大家既然互相嫌棄,那還是離的遠一點兒比較好。

對於現在建康府出現的新貴和舊貴族之間的碰撞,李藎忱很清楚,但是他才不管呢。

他本來需要的就是這些實權派系之間的一個平衡。

只要兩邊不撕破面皮,那和李藎忱就沒有什麽關系。

石頭城此地同樣有多處碼頭和港汊,直通大江,但是水流湍急,碼頭規模也不大,所以往來商船並不是非常多,甚至逐漸變成了私家船只的停泊之處。

陛下龍舟,便是停泊在此處碼頭。

這也表示了李藎忱對新貴們的些許支持,不管怎麽說,這些依托工商業崛起的新貴族們,在對上根深蒂固的老貴族們,還是處於劣勢的。陛下得平衡一下。

不然的話或許應該前去靠近秦淮河的碼頭,更能一眼看到建康之繁華。

當然了,秦淮河兩岸,人口太多,陛下龍舟靠岸,恐怕要引得全城圍觀,到時候難免過於混亂。

……

石頭山下的風貌,已經和李藎忱當年見到的截然不同。

但是石頭山上,依舊還是那般模樣。

這也不是建康百姓們手下留情,而是建康府本來就打算把這裏規劃成一處類似於旅遊景點的地方,各種集會,比如建康士子們非常喜歡的詩會,就可以在這裏舉辦。

面前是大江滾滾、故壘蕭蕭,背後是一城繁華,古今對比,濃縮在這山上山下,自然容易讓人詩興大發。

建康府群臣們、本地士紳商賈、本地一些年長老人、金陵書院的山長和眾多學生等等,都已經在石頭山下等候。

“臣等參見陛下!”見到李藎忱的身影,黑壓壓的人群一齊行禮。

“諸位平身!”李藎忱哈哈大笑著擡了擡手。

他的目光順著人群讓開的上山台階,向上看去。

當年自己就是和蕭世廉他們順著這條上山路,一路回答詩會的種種問題,最終登頂,並且憑借著一首“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脫穎而出,開始了自己真正在這個亂世之中拼殺的征途。

而今的李藎忱,不再是那亂世之中的飄萍,不再是人人都能夠欺負兩句的一介白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