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0章 天道昭昭

之後,陛下的車駕前往鐘離內府,而群臣先行返回駐地。

畢竟陛下是帶著沈婺華和陳宣華一起去的,兩位妃嬪當面,群臣們跟著就有點兒當電燈泡的意味了。

尤其是隨駕南下的官員,以刑部尚書沈君高和戶部尚書陳叔慎為首,這兩位,還有另一層身份,自然是沈婺華的叔叔和陳宣華的哥哥。

自家人還要去當電燈泡,屬實是沒臉啊。

更何況於私如此,於公亦然。

內府和外廷還沒有到親密無間、什麽事務都互相不隱瞞的地步。甚至雙方能夠爭的時候還得爭一爭呢。

陛下去視察內府,外廷群臣就不要跟著湊熱鬧了。剛才陛下去視察鐘離城內各處府衙的時候,沈婺華和陳宣華也都沒有露面,算是給足了外廷面子。

外廷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給內府添堵。

尤其是鐘離城的發展,也給了這些外廷官員們很多啟發。說句實話,大漢建立的時間雖然不是非常久,開國也不過五年時間,但是有一些問題已經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出來。

其中之一就是今日大家明顯能夠感覺到的和基層脫鉤。

朝廷的袞袞諸公,身在雲端之上的時間也已經不短了。

這其實倒不是因為群臣們沒有想要接地氣、真正了解大漢發展狀況的心思,之前也曾經說過,這一代的大漢官員,基本上都是上一代和新一代官員,所謂的上一代,就是指的以蕭摩訶、沈君高這些人為代表的前朝年輕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已經成長為更加穩重的中堅,能夠完成一個朝廷管理和運轉的幾乎所有任務。

而新一代,自然指的是以陳叔慎這種為代表的年輕皇親國戚、以李淵這種為代表的天子門生、以鮑興這種為代表的科舉考試選拔上來的人才——假如“新一代”的概念再擴大一些而不論入年齡的話,那麽房彥謙這種年紀雖然大一些,但是思想卻很新潮的人實際上也應該在這個範疇之內。

至於他們所對應的,自然是以吳明徹這些人為代表的上一輩。隨著蕭摩訶抵達漢中並且取代淳於量指揮漢中兵馬向西挺進,宣告著這些老一輩人已經徹底退入二線。他們心裏也很清楚,自己的想法已經跟不上這些年輕人的了,再加上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出身都比較復雜,本來就很難獲得陛下以及朝廷的完全信任,自然也沒有必要厚著臉皮非得去和小輩們爭奪建功立業的機會。

有這個心思,還不如去培養一下自家的年輕一代呢。

因此,單純從思想上而言,現在這些朝廷的管理者們是完全可以勝任這一份工作,而且事實也足以證明,在他們的帶動下,大漢的確正在蓬勃發展。

不過繁多的事務也的確限制了他們和外界的交流,大家只知道某個地方發展的如何如何好,也知道自己制定的政策得到了怎樣怎樣的落實,可是這些都是奏章上寫出來的,都是前來匯報的官吏們口中說出來的,具體是什麽樣的,大家不清楚,全靠想象。

想象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往往不切實際。

今日呈現在大家眼前的鐘離城,顯然就和想象之中的不一樣。

假如大家能夠在此之前就親眼見到鐘離城已經發展成什麽樣子,恐怕絕對不會在陛下提出的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時,一個賽一個的表示反對。

陛下的想法,按照大家的想象,那自然並不貼切實際,因為大家認為社會並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百姓對於這些政策的接受能力有限。結果誰曾想到,實際上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百姓的思想變化都已經超乎大家的想象。

這對於很多官員來說,都是顛覆性的。

因此他們現在無比渴望著交流和……吐槽。

目送陛下離去之後,沈君高率先忍不住說道:“鐘離城有地利,得天獨厚,發展成今日之規模,雖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大家頓時都皺了皺眉,這話聽起來好像不太對啊。

大家都在感慨變化之大,結果沈老哥你怎麽在吐槽這都是應該的?

不等陳叔慎等人開口,沈君高話鋒一轉:“可是自從大漢開國以來,一條條道路建設,一條條運河開通,又有多少城池因為地利、因為貿易而發展成和此相差無幾的規模?諸位可清楚?”

百官齊齊搖頭。

“我們原本對於整個天下的認知已經改變。”沈君高緩緩說道,“而我們對於舊有九州城池的認知也應該有所改變了。做到了這一切的,實際上不是老天爺,而是我們所有的大漢百姓在陛下的帶領下齊心協力,這一點希望諸位心裏清楚。”

大家不由得一笑,我們就說嘛,沈君高怎麽可能真的和陛下唱反調,又是一次欲揚先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