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0章 漢羌一家親

假如士卒們的餉銀足夠充足,那自然就能做到秋毫無犯。畢竟戰後論功行賞,拿到手的肯定要比去搶劫一番來得多。亂世之中,小家小戶又能有多少東西?豪門大戶又是你敢搶的?保不齊人家家主正在和你家主將向對坐飲茶呢。

而被占領之地的百姓,看到這些將士們軍紀如此嚴整,甚至還主動做好事,又如何不會對朝廷、對這樣的兵馬產生好感?

到時候納稅之類的,大家自然就會更加積極,同時也有錢沒有被搶奪,可以繳納。

納的稅足夠了,朝廷自然也就有更多的錢作為餉銀。

這便是良性循環。

而這個道理,軍中主簿會負責講清楚,這就是軍中專門有人抓牢思想的重要性。

長此以往,百姓就不會把軍隊當做兇神惡煞,而是看作自己的保護者,看作自己的子弟兵,自然也就更願意把自家兒郎送入軍中,光耀門楣,同時也願意在大軍路過的時候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當然了,現在大漢軍隊除了日常的訓練之外,倒是並不怎麽會經常出現在大漢的內地州府,想要見到浩浩蕩蕩的大軍行進,那就只能到邊疆地區了,不過現在邊疆地區的老百姓,絕大多數……似乎是大漢的獵物,而不是大漢的子民。

羌人應該算是很幸運的一批人,數百年來,整個羌人部落也是四分五裂,建立後秦、一直盤踞在關中的南安羌已經徹底融入漢人,而盤踞在巴蜀江河上遊的鄧至羌以及盤踞在隴南的宕昌羌,也隨著北朝勢力向外拓展而逐漸實現漢化,這也是為什麽蕭摩訶一直越過武都郡很久才發現大量羌人居住的村寨,因為從武都郡向東南和東北,原本居住在這些地方的羌人基本上都已經變成漢人或者巴人,三者早就已經不分彼此。

比如現在軍中不少後續從金城趕來支援的將士,就有羌人血脈。

而現在大漢所謂的羌人,是指的原本居住在偏西的位置上,以黨項、東女等等部落為代表的羌人。歷史上的黨項人也曾經建立過西夏這種西北一霸,不過現在的黨項還很弱小,或者換而言之,退入湟水流域苟延殘喘的這些羌人,也沒有什麽強大的,都是零零散散的小部落,不然也不至於被吐谷渾欺負。

多半羌人實際上已經和漢人融為一體的先例,再加上羌人之前也不排斥和漢人進行貿易等等行為,讓大漢朝廷得以判斷,羌人的確有快速接受大漢文化並且融入到大漢體系之中的可能。

因此對於羌人,大漢采取的是教化和歸化,而不是徹頭徹尾的征服。只有對於那些之前和外界幾乎沒有什麽往來,無論是思想文化還是語言文字等等都停留在原始社會的土著人,才會倒黴的變成大漢現在最需要的廉價勞動力。

而羌人,只會變成大漢的子民。

或許這是上天注定,又或許只是李藎忱的私心作祟,畢竟後世的羌人好好地變成了華夏民族的一部分,而南洋的那些土著,可沒有什麽好的後代。

作為一個後來人,李藎忱的思想不可能不受到後世的影響。

進入羌人之地後,蕭摩訶也並沒有再刻意塑造雙方的對立。

實際上當羌人在洮水和大漢戰過一場之後,稍微有點兒腦子的人就知道,抵抗大漢不過是螳臂當車。

而更重要的是張掖之戰的結果傳來,即使是那些強硬派、嚷嚷著。

“羌人應該頑抗到底、不能成為漢人奴隸”的家夥們,此時也都保持沉默了。平日裏嚷嚷兩聲,只不過是為了收攏人心、爭權奪利罷了,真的讓他們跳出去和拿著火槍的漢軍對陣,不尿褲子就算不錯的了。

因此羌人很乖巧,漢軍也沒有做出什麽出格的事,雙方相處甚是融洽。緊接著,隨軍的主簿們開始發揮自己身為文官的能力,針對羌人村寨的發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隨軍的醫生們則在村寨之中為羌人免費問診,隨軍的商賈們則拿出來了各式各樣的貨物——這些家夥推著大車一路追隨著大軍,為的可不就是現在。

同時漢軍還組織聯歡,邀請羌人們一起來。

山中民族,本來就善歌善舞,要說之前漢軍的醫生還有商賈們的所作所為讓他們感到驚訝的話,那麽漢軍這麽和善的態度則是直接撓動了他們的心神。

很快從洮水到湟水,曾經驚慌、恐懼或者不服氣的羌人部落,都已經安心歸附於大漢,甚至還有幾個村寨的酋長嚷嚷著要跟漢軍軍中的幾個小將結拜。

雙方的關系說是蜜裏調油或許還差了點,但是羌人已經意識到跟著大漢混的好處,所以早晚會變成一家。

這也是為什麽,此時站在蕭摩訶面前的幾個羌人首領,臉上都帶著笑容。

他們已經明白大漢的規劃,在這片河灘上,很有可能會有一座大城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