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4章 吐谷渾的價值

張須陀等人對於慕容孝雋從一開始的誠惶誠恐,再到現在的目光之中充盈著昂揚的鬥志這一系列的變化,已經見怪不怪。

曾經的他們似乎也是這麽走過來的。

陛下總是能夠用一些奇怪的手段和想法打破你的心防,並且向你展現出自己足夠的誠意,從而讓你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為了這樣的君主,自己便是拼盡性命又如何?

當然了,現在的慕容孝雋顯然還不至於思想境界高尚到這個地步。不過他也已經心甘情願的為大漢效勞,不再是和之前為求一線生機那般,實際上在用利益和大漢換取生命。

李藎忱的目光落在慕容孝雋的身上,意思自然也很明顯。

現在的大漢面對吐谷渾,的確也有點兒頭疼。

吐谷渾地處高原上,本來就有著所謂的瘴氣作為屏障,吐谷渾人可以從容上下高原,可是漢人上去之後就胸悶氣短,仿佛中毒了一般。

這是長期以來漢人對於高原的畏懼所在。

經過李藎忱的提點,現在工部已經大致得出結論,這些地方所謂的瘴氣實際上只是空氣稀薄罷了,並不會直接導致人中毒什麽的,只要放慢自己的動作、避免劇烈運動,這個問題並非不能被克服。

之前大漢進入南中的時候,就曾經面對過這個問題,無論是軍隊還是工人,時常會感到自己體力不支,便是因為南中地處高原上,雖然沒有吐谷渾那麽高。

所以征服吐谷渾惡劣的自然條件,對於大漢來說,是難事也不是難事。

大多數成長於江南水鄉或者北方平原上的漢家兒郎,上高原自然會行動不便,但是南中的人手和兵馬卻是可以調動過去的。

但是南中也關乎到大漢重要的資源開發以及向天竺的探索。尤其是現在大漢的商船隊已經越過南洋,通過海路抵達天竺的多處港口,甚至還和本地人展開了貿易。

至於除了展開貿易之外,大漢商人們還做了什麽讓大漢內部的昆侖奴人數驟增的事情,那就不得而知了。朝廷到底還是需要保持正義的,倒賣奴隸這種事,怎麽可能是我們大漢朝廷自己做出來的嘛!

天竺的情況也已經逐漸清晰,炎熱的氣候、發達的佛教、散亂的邦國,這簡直就是一片等待著征服和開發的沃土。更不要說這背後還有多少資源勾動大漢商部和工部的饞蟲。

所以南中也跟著搖身一變,從原本大漢版圖上的犄角旮旯,變成了大漢進攻天竺的一個重要踏板。因此這些年大漢在南中的歸化和移民進行的越來越快,南中這等大家印象之中的蠻夷之地,也已經頗多勃勃生機。

因此此時抽調南中的人前往高原,且不說南中四季如春甚至更熱一些的氣候,是否能讓已經習慣於此的南中人抵達吐谷渾之後能夠適應那裏的寒冷,單單就是說這南中現在的發展,也離不開這些人的存在,因此除非能夠證明吐谷渾這邊的重要性更勝於南中,不然的話就算是李藎忱想要把這些人調動到吐谷渾去搞開發建設,恐怕群臣也不會同意。

放棄已經握在手裏的南中資源以及已經看在眼裏的天竺,而去探索甚至開發一片鳥不拉屎的地方,何必呢?

這就是現在大漢頭疼的地方所在。

上高原的人是有的,可是大漢占有吐谷渾的主要意義在哪裏?

李藎忱很清楚吐谷渾的版圖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也就是後世的柴達木盆地。這地方可是一個聚寶盆啊,各種礦產應有盡有,而且還有偌大的鹽湖。對於大漢來說,目前國內已經發現的礦產實際上足以應對工業的需求,但是鹽不一樣。

從古至今,鹽巴都是人生活的必需品。

東方的鹽巴主要從大海裏來,兩淮地區就是傳統的鹽場所在地。當年飽受戰亂,而現在已經變成了大漢主要的食用鹽供應地。而西部的鹽巴主要從巖井中來,比如巴蜀的井鹽。

誰控制了鹽的生產,誰就富得流油。

因此販賣私鹽,從古至今都是重罪,因為這已經涉及到了物價平穩甚至百姓生活的根本所在,一旦範圍大了,就是要動搖國本的。

即使是大漢,現在也是嚴格管控鹽類的生產。

但是朝廷的管控,意味著當市場需求高而本年度產量少的時候,就會出現亂子。百姓們必然會哄搶鹽巴,物價也會跟著飆升。

所以對於朝廷來說,掌控鹽巴並不見得就是好事,只有掌控足夠多的鹽巴,才是好事。

尤其是現在大漢的人口在快速增長,對於這些生活基礎用品的需求自然也會節節攀升。

盡管現在的大漢並沒有這些問題,可是以後呢?

而且隨著大漢向西部探索,西部的這些井鹽顯然已經無法供應起來西部人群的龐大需求,因此李藎忱也必須要盡可能的拓寬食用鹽的獲取渠道,尤其是在西部的獲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