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7章 一箭三雕

所謂的一起耕耘,是朝廷專門在某個州府劃分出來一片土地,然後集中安置這些退伍的老卒。

尤其是北方的不少州府,因為連年的戰爭,都已經快燒成白地了,所以有的是空地可以安置人。

對於軍中老卒們來說,這實際上並非不是一種好的選擇,畢竟朝廷為了讓他們能夠安心安置在這些地方,有足夠的扶持政策和補貼,而且給出的土地可要比他們在家中的土地多得多,又有什麽不好的呢?而且朝廷劃分出來的土地也都在山東、河北等等已經成為朝廷內部腹心之地的地方,並不是說哄騙這些老卒們去屯邊。

甚至很多原本家中有田地、有親屬的老卒們,都選擇用自己的田地從朝廷這裏換來一塊更大的耕地,然後把親屬接過來,就算是在這裏重新落戶安家了。

這種白賺這麽多土地的事,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還有什麽好拒絕的?

而對於朝廷來說,實際上也不是什麽虧本的事。

南方土地緊張,這是眾所周知的。這些年南中、嶺南不少部落內遷,朝廷已經劃撥了很多田地,再加上工業和商業的快速發展,城鎮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外擴張,自然也開始搶占耕地。

而北方則已經荒蕪了太久,又沒有足夠的人丁遷移過來——南方到底經濟發達,哪怕是競爭更殘酷,很多人也願意留在南方,尤其是很多對北方情況並不了解的人,認為北方此時已經是千裏赤地,有什麽好去的?

所以以北方土地安置軍隊老卒,既能夠盡快的恢復北方元氣,也能夠告訴那些還在舉棋不定的人,且看看,連這些曾經浴血廝殺的大漢功臣們都甘之如飴,你們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另外把這些老卒集中安置在一起,實際上也是為李藎忱推動接下來的府兵制打下基礎。

這個府兵制並不是歷史上隋唐時期盛行的府兵制。

大漢自始至終實施的都是募兵制,招募士卒、多加訓練之後負責征戰,實際上把“耕戰”這個古人最重視的兩件事剝離開來,耕作就是耕作、征戰就是征戰。而隋唐的府兵制強調的是“戰時為兵、平時為農”,等於把“耕戰”完全融合在一起,這是兩個不同的道路。

大漢的這個府兵制,實際上就是軍屯制,這些老卒們集中屯駐、彼此田地相連、雞犬相聞,而每隔一段時間朝廷會集中組織他們參加一些簡單的訓練以保持戰力。

一旦戰爭爆發,這些人將會接替本地兵馬充當維持秩序、抓捕敵人奸細等等的作用。

實際上說簡單點就是一群民兵,而且是一群有沙場經驗的民兵。

另外,這些人還充當著協助本地官府追捕大盜甚至剿匪的作用。

北方多年征戰,賊匪本來就四處橫行。

之前朝廷大軍浩蕩開進,這些本來就見不得光的家夥們自然是躲得能有多遠有多遠,別看他們平日裏占山為王多麽囂張,大軍拉開來推過去,什麽山寨都能給你踏平了。

但是現在隨著朝廷大軍逐漸散去,這些家夥們也次第冒出來,開始擾亂周邊的農耕,甚至更有甚者直接去騷擾城鎮。

作為主力戰軍後備力量的地方鄉兵,實際上就是新兵營裏出來的一群新兵蛋子罷了,因此朝廷也需要有經驗的部隊來負責維持地方治安,采取先招安再討伐的方式。

招安是給你們一個台階下,對於你們之前幹的事,朝廷可以捏著鼻子認了,順便還能給你們土地讓你們安心為民,但是假如依舊執迷不悟,甚至多行惡事,那這些剛剛退伍回來的老卒,就足夠你們喝一壺的。

盜賊對上這些沙場百戰之士,哪裏有招架之力?

一個又一個的軍屯城鎮出現在北方的丘陵和平原上,實際上就已經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這也是為什麽本地州府對於這些老卒們一下子分走了那麽多土地、甚至還拿著本地的高額補貼,卻非常高興。

有這些家夥在,整個州府的治安問題就不用頭疼了,能不香麽。

當然還有很多士卒願意進入工坊,那朝廷自然也相對應的進行安排,畢竟這些家夥往往力氣不小,工坊也需要這樣的人。

士卒的退伍問題安排好,既能夠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又能夠解決治安的問題,同時還能夠讓軍中將士看到退伍之後的好生活,愈發努力奮戰,一箭三雕,朝廷看上去出血,實際上血賺。

不然的話,強制遷移人口、剿匪等等,哪一項的花費不比安置老卒並且發放補貼來得高?而且退伍的將士們對此也沒有什麽怨言,當真可以說皆大歡喜。

比如現在李藎忱面前就站著一個斷了手臂的大漢,正一邊扇著扇子一邊叫賣各種首飾,顯然被他視為榮耀的一枚勛章就懸掛在胸口,上面圖案表示著這個大漢曾經在洛陽之戰中先登城頭,想必他的手臂也是在那個時候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