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5章 什麽樣的大漢

大漢能夠保證這些世家的生命安全、能夠給他們足夠多的賺錢機會,而且他們家族中的子弟通過統一的科舉考試還有機會前來中原做官,甚至有能力的,躋身朝堂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相比於現在在夾縫之中生存,李藎忱相信這些世家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不過李藎忱也注意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河西不管怎麽說,距離大漢還是太遠,距離西域和吐谷渾卻太近了。

或許大漢能夠征服西域和吐谷渾,但是永遠也解決不了第一個問題。歷史上中原王朝強盛則可以掌控河西,中原王朝衰弱,防線就會被一路拉回到洮水這裏,也就是秦始皇一開始設立長城的地方。

因此河西的漢人世家們會逐漸忘記了很多所謂的民族和家國觀念等等也在情理之中,並不是他們對不起這個民族,而是這個民族,或者準確說曾經的統治者們對不起他們,畢竟被丟在河西黃沙戈壁之中孤立無援的不是掀動八王之亂的哪位親王,而是這些倒黴的世家。這麽多年苦苦堅持,甚至李藎忱都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對於自己這個漢人的身份,恐怕懊惱和厭煩也勝過喜愛和自豪。

要是自己是突厥人、是吐谷渾人,保不齊日子要過的遠比現在來得好。

只不過在短時間內李藎忱也不能確信這些已經逐漸演變為唯利是圖的世家,是否能夠重新拾起作為大國子民的驕傲和自豪,所以李藎忱鞏固河西絕對不能依賴於他們。

他們或許可以通過自己對河西和西域的熟悉,幫助大漢建立起來一張籠罩整個西域的貿易和情報網,但是絕對很難幫助大漢穩固在這些地方的根基。

所謂根基,是指的朝廷已經能夠對這個地方一切的發展和進步擁有絕對的指揮權,派遣什麽樣的官吏、駐紮什麽樣的軍隊、推動什麽樣的政策等等,和中原腹地州府沒有什麽兩樣,百姓知有朝廷而不知有世家,知為大漢子民而不知此地曾經群雄並立。

這些都是需要慢慢來的。

河西魚龍混雜,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中原和西域的往來咽喉要道,這裏不是和南洋等地一樣的一張白紙。

李藎忱只有勾勒出來一副濃墨重彩的藍圖,才能夠吸引所有人的注意,並且讓大家對河西的發展有足夠的信心。

這件事自然就要落在基建上。

換句話說,就要落在加快大漢和河西之間的聯系上。

從長安到武威再到敦煌,所需要消耗的時間每縮減一天,這些看上去孤懸塞外的地方對於大漢的歸屬感就多一點。

工部最近借著北方不少工匠加入的機會,總算是能夠騰出來一些人手專注於新技術的研發,李藎忱之前就已經聽說工部有了一些新的發現,看來是時候去看一看了。

不過基礎設施的建設終究只是整個社會發展的一小部分,歸根結底朝廷還是要從資源、經濟等等多方面下手,河西可以變成大漢伸出去的一只手,但是絕對不能變成大漢可有可無的一把刀。

看著各部官員們正在圍繞朝廷新提出的河西發展大綱討論,因為各種細節爭執不下,李藎忱不由得一笑。

河西雖然還未平定,甚至戰鬥猶然進行在關鍵的階段,但是李藎忱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而且他對河西,也勢在必得!

而如何把河西徹底融入大漢,實際上也是李藎忱現在想要做的一個實驗。

大漢從當初立足於巴蜀的一個地方勢力走到今天,吞並的大小勢力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南陳和北周這樣的龐然大物,當然也有南中、嶺南各地的一盤散沙一樣的大小部落。

但是這些勢力,要麽是和陳、周一樣,不是漢人建立的就是已經完全實現漢化的王朝,大漢滅其之後,自然而然就能與之融合;要麽就是一群剛剛從刀耕火種的生活之中走出來的小部落罷了,如之前所言,他們對於李藎忱來說不過就是一張白紙,任由李藎忱塗抹都可以,畢竟大漢帶來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那麽的高級和新鮮。

而河西不一樣,西域也不一樣。

這裏有文化已久,或是從東方而來的華夏文化,或是從西方而來的波斯、佛教文化,匯聚在一起,早就已經不是一張白紙。

李藎忱需要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更需要把這整張畫卷上都寫上大漢的名字。不管你們這些文化是怎麽相互碰撞、相互排斥的,至少這都是大漢的地盤,是在大漢的監管之下。

而這樣的最終結果,顯然就只剩下一個,那就是融合。

矛盾、積怨,堆積在一起,可能會爆發出沖突,導致強的能夠占據上風,而弱的只能乖乖離開,這就是西域多少年來的規則。哪種文化更加強盛,自然就更能主導西域,可惜華夏文化距離西域實在是太遠了,王朝強盛尚且還能施加直接影響,但是內亂爆發,西域轉眼就不是自家地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