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0章 三省的瓦解

祭壇上,大風烈烈。

群臣已經在祭壇下恭敬等候,圍觀的百姓裏三層、外三層,已經鋪滿了整個原野,所有人都在鼓蕩的風中屏住呼吸,看著那一道身影一步一步,向祭壇上走去。

李藎忱上一次如此正式的祭拜天地,實際上應該要一直追溯到他登基稱帝的時候了。畢竟在此之後,也沒有什麽值得李藎忱如此大張旗鼓的祭拜天地。

祭拜天地也是一門技術活,需要選好時機,也需要制定好流程。

假如流程沒有制定好,那麽肯定會被世人背地裏笑話,而假如連時機都沒有選擇好的話,那就更要貽笑大方了。只是拿封禪泰山來說,秦始皇封禪,人家足夠資格,因為一統六國的確是不世之功。而漢武帝和唐太宗也有這個資格,無論是擊敗匈奴還是擊敗突厥,的確都是為華夏解決了困擾百年的宿敵,讓整個王朝徹底走向強盛。

但是宋真宗因為自己和遼國簽訂了一個和平條約,就也覺得自己有資格封禪泰山,這可就惹得後人白白笑話了。畢竟你連遼軍都沒有真的擊敗,只是雙方都害怕徹底陷入戰爭的泥淖之中而一起罷兵而已,甚至宋朝獲得的並不是完全的好處,反而多了歲幣這個讓後人所嘲笑的東西,又如何能夠說自己能夠和秦皇漢武相比肩?

現在李藎忱所做的,也不過只是結束了這三百年的亂世罷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實際上更多的只是順勢而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算沒有李藎忱,楊堅或者其余的人也會完成這個過程,因此李藎忱並不著急封禪泰山,等到自己之後征服西域或者草原之後再封禪,至少臉上也好看不是?

至於在洛陽城外祭天,李藎忱也是猶豫了很久的。

實際上他也是擔心現在自己這樣祭拜天地,宣告大漢的昌盛和強大,會讓很多人重新升起輕敵之心,覺得環伺的敵人不過如此,覺得大漢又重新變成了之前秦漢那樣的天朝上國,現在大漢就是占據著天下最好的土地,擁有著天下最強的軍隊,萬方都應該前來臣服。

如此一來,李藎忱這麽長時間來所做的努力不就都白費了麽?

不過話說回來,一統天下,放在任何時代都是赫赫功勞,李藎忱假如不大肆祭拜一下的話,又如何向百姓交代?如此一場輝煌的勝利如果也需要藏著掖著,那百姓們又會如何想?

而那些都等待著論功行賞的功臣們,當然也都期望自己能夠在一個莊嚴壯麗的場景之中獲得自己應該得到的一切。

這一場祭祀,既是李藎忱要告慰那些在這麽多年的征戰中付出生命代價的英烈們,也是要讓所有追隨著自己的文武官員們,感受到勝利的歡呼和喜悅。

不過李藎忱自己心裏很清楚,這一場勝利,是早在十年之前,自己就已經想要的勝利,至於現在的自己,早就已經不滿足於此了。

征途猶然還長,現在不過只是完成了一步罷了。

李藎忱一步一步向前走,祭壇上兩側的士卒紛紛低頭向他們的皇帝行禮。一直走到祭壇平台上,袁大舍已經帶著兩名宮女和兩名內侍恭候在此,他們負責舉著祭品。

見到李藎忱上來,袁大舍旋即轉身,帶著手下人把祭品恭恭敬敬擺放在桌案上,然後恭敬退後。

而站在桌案前的正是大漢的通事館通事卿許善心,現在已經兼任禮部左侍郎。

通事館負責的是對外出使和接待他國使節,而禮部這邊則負責主持一些涉及到其余國家和部落的典禮,兩邊往往因為配合不得當而出現岔子,尤其是通事館是隸屬於門下省的,而禮部則是屬於尚書省的。

大漢雖然奉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但是在多年的實際運轉之中,負責整理文書、上下傳遞消息的中書省和負責諸如通事館等不好說專門放置入哪個部門的朝廷各個直屬機構的門下省,實際上都已經名存實亡。

中書省的主要任務一部分被緊隨著陛下的秘書監所繼承,而還有一部分則被統帶尚書省的都官尚書所分走。沒辦法,都官尚書名義上的任務是統籌六部,然後負責將六部的各項事務整理之後向上匯報,可是隨著李藎忱北征,為了縮減隨駕官員班子,並且又能夠保證各個部門所發生的大事都能夠及時的匯報到陛下這裏,所以最好的選擇自然便是都官尚書留守後方,統籌各方消息,而六部各自選派得力幹將隨著陛下北上,能夠及時向陛下稟報緊急事宜,並且主持北方各地相對應的工作。

如此一來,原本應該主要負責六部的都官尚書,一下子變成了負責所有的奏章往來,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中書省什麽事了,尤其是隨著大漢上一任宰輔顧野王隱退之後,新任宰輔唐亦舜實際上就是從原本都官尚書的位置上走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