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0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2/2頁)

垂拱而治,說得輕巧,但是背後往往是皇帝中央集權和以宰相為代表——當然放在大漢應該是都官尚書和六部——之間持續進行的拉鋸,甚至是相互算計和鬥爭,此消彼長之間,也不知道有多少心思都要耗費在這裏面。

因此真正經歷過這種拉鋸對抗的人都知道垂拱而治意味著什麽,那就意味著皇帝將會完全變成一個吉祥物,甚至坐不坐在皇位上都不是你自己能夠決定得了。

陛下所追求或者所努力實現的垂拱而治,顯然並不是這樣的垂拱而治,而是皇帝在關鍵的時候做出決斷並且調整政策,大臣們各司其職也共同為發展出謀劃策的治理方式。

這就意味著皇帝應該要有更加強大的平衡和決斷能力,眼見得要激化的矛盾,必須要抓緊平衡住,眼見得需要盡快判斷的,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決斷以避免耽誤或者引起更大的矛盾。

陛下,可不是那麽好做的。

這也讓樂昌愈發的能夠理解李藎忱為什麽遲遲不太想讓李滄海成為太子。成為太子就意味著李滄海必須要開始學習這些並且能夠在小小的年紀就能夠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和重量。

一個小孩子,假如真的要學習和承擔這些的話,身為母親的樂昌,又於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