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8章 貿易體系下沉

這兩步之中,更重要的無疑是後面那一步。

趁此機會擊破吐谷渾、進入河西,才是李藎忱的根本目的。

對於西域,李藎忱眼饞很久了。

因此李藎忱也希望楊素能夠早早地回到洛陽城主持太尉府,鍍金與否,這個時候反倒是沒有那麽重要了。

而且把裴子烈放在關中,一旦戰局失控,裴子烈也可以臨危受命,直接帶著關中兵馬北上抗擊,不然的話換做楊素在關中,還需要為他配備一個方面帥才方可,就算是李藎忱本人知道楊素實際上有統兵一方的能力,至少現在也難以服眾。

“陛下,工部打算在西北建設新的工坊,就近支援西北戰場。”閻毗將一本奏章遞上來,“除此之外,商部也提議配合工部盡快開通從關中和巴蜀前往西北的馳道甚至於直道,以直接支援西北戰事。”

李藎忱倒是有些驚訝,工部和商部這一次竟然這麽積極?

不過想想也是,什麽最賺錢?戰爭啊!

戰爭就意味著朝廷需要打造大量的軍火,而開疆拓土就意味著將會有更多化外之民被納入大漢的旗幟之下,這些化外之民之前過得都是什麽日子?想都不敢想啊。

社會的底層百姓,現在自然就很容易變成最廉價的勞動力。而有資格穿金戴銀的社會上層,則會成為大漢各種領先於世界的新鮮商品的忠實擁躉,他們將會花費高額的費用去搶購大漢的各種商品以標榜自己的身份。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大漢拿下嶺南和安南等地之後,很多本地的土著勛貴都以能夠擁有一輛大漢制造的馬車而或者家具,甚至只是很簡單的一套瓷器為榮,他們也把擁有這些東西看作是自己融入天朝上國、成為天朝上國一份子的標準,誰家裏要是沒有點什麽高價搶來的大漢商品,那都不好意思開門見客。

只不過這種情況也不是每次隨著大漢的開疆拓土都會發生,之前大漢和北周之間就有商貿往來,所以大漢徹底占領北方之後,北方百姓還有那些世家——世家才是消費大戶——並沒有表現出來對大漢商品的極度狂熱,畢竟在此之前他們也多少都見過這樣的商品,這些商品實用與否、價值幾何,心裏多少還是有點數的。甚至不少世家大族的家中早就已經有了很多這樣的商品,自然也就不會升起再多抓緊購買的欲望,真正開始購買這些東西的反倒是城中的市井小民,可是市井小民能有多少消費能力?

所以這一次漢軍北伐,天下歡喜,可是隨軍北上的商賈們卻並不是非常歡喜,那些利潤大的大宗商品貨物顯然並沒有為他們帶來想象之中的暴利,甚至有的都降低到了成本價依然無人問津。

商賈們顯然也意識到了這種通過人們的獵奇心理來獲得暴利的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以大漢著名的商人團體,也就是巴蜀商賈,給商部遞交的一份總結書中明確的指出,與其把商貿發展的希望寄托在短暫的暴利上,不如細水長流,全面推動錢莊和集市的建設。

建設更多的錢莊,尤其是把原來遍布在州府之中的錢莊下沉到各處城鎮甚至是一些富裕的村莊之中,讓百姓有存取錢財的地方,以讓資金能夠流動起來。

建設更多的集市,自然也不用說,是為了讓百姓有更多售賣自己的商品並且獲得其余商品的地方。

以物易物,這是貿易最基本的方式,而建立錢莊和集市,無疑讓貨幣逐漸成為物品之間中介的最好辦法。原來南北朝亂世之中,歷朝歷代也都有推行自己的貨幣,但是隨著戰亂的持續以及每個王朝之間統治的不確定性,錢幣的價值自然也就沒有辦法保證,尤其是一些為了節省金屬而鑄造的“當百”甚至“當千”,當一個王朝崩塌之後,自然這些貨幣也就沒有了背書,誰能夠保證其還可不可以使用?

所以以物易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倒是變成了民間更加通用的貿易方式,畢竟親眼看到的貨物是真的,至於錢幣,保不齊什麽時候就變得連廢紙都不如了。

同樣,在社會的上層,黃金和白銀自然也就充當著類似的角色。

大漢立國之後,在南方大面積的建設錢莊、推行“新元通寶”,甚至錢莊之中已經開始流行支票和紙幣以方便貨幣的計算,但是實際上這種貿易體系長期以來都只是存在於各個州府大城中,也逐漸成為鄉野村夫和州府郡城百姓之間相互區分甚至相互鄙夷的原因之一。

現在商賈們的報告中顯然已經意識到想要長久的獲得利潤,還是需要盡可能的向著田野民間推進,建設更多的錢莊和集市,讓百姓能夠信任錢莊,能夠樂意於在集市上用從錢莊取來的貨幣購買物品,只有這樣,貨幣才能流通起來,貨幣一旦流通,自然也就有利潤於其中流動,商賈們才能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