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4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2/2頁)

另一個原因實際上和泥沙也有直接的關聯,河床的擡高,導致河水逐漸難以流入鴻溝之中,再加上本來中原地勢,就是北方略高、南方低窪,鴻溝水流是從大河向淮水灌入,河水不能進入鴻溝,單憑淮水向高處流淌,自然是不現實的。

當然了,長年的戰亂以及灌溉用水的無管制和限制,也讓鴻溝的水用得多、剩下的少。

逐漸淤塞的河道、越來越少的水流以及兩岸毫無章法的取水,自然而然就導致這條曾經的中原動脈湮沒在萋萋荒草中。

針對這些問題,工部提出了“建設閘渠,統一調配,多加利用”的理念。

簡而言之,通過在鴻溝的出入水口、各個河段上建設水閘甚至水庫,來避免只有河水向南流而淮水不能向北流的問題,另外鴻溝的水肯定是要用於兩岸灌溉的,所以一處州府用多少,由朝廷統一進行調配、集中修建引水渠道,各地州府不能擅自開挖引水渠和支流,以避免南北入水口左近州府取用過多,中遊州府無水可用的問題。

而“多加利用”,自然就是盡可能地利用舊有河道、水渠和湖泊,鴻溝原本就是一條“五臟俱全”的運河,疏浚舊有河道以為新河道,毫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