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2章 泰山書院(第2/2頁)

佛教昌盛的時候曾經做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導致從南到北曾經掀起了多次滅佛運動,而道教裏的太平道也曾經一度威脅到南方的政權安危。反倒是儒學,這些年一直默默無聞,幾乎都讓人忘了儒學實際上是從漢代一脈相傳下來的治國根基。

大漢成立之後,朝廷推行法律,不管這和法家有什麽關系,至少從名字上就讓大家覺得,陛下推行的實際上是法家之術,和儒家更是已經沒有什麽關系。

即使是身在朝堂上的人,也清楚大漢的治國方略,實際上是儒家和法家相融合的,換而言之就是以法律為骨,再以道德約束法律所涉及不到的地方。想要維持社會的穩定,這兩者缺一不可。

但是除此之外,大漢的工商業發展迅速,讓現在的學院已經不再傾向於傳授簡單的儒學或者法學,工坊需要大量實幹型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的人才,甚至就連朝廷也需要有更多通曉和工商有關系知識的人才居中主持大局,因此,學院之中單純的教授儒學,顯然已經和時代的需求格格不入。

不說別的,作為三個書院之中本來處於中心位置,又有顏家大儒坐鎮的嶽麓書院,按理說應該是書院之中最受歡迎的,可是事實卻是嶽麓書院的報考學生人數甚至還比不上遠在巴蜀的成都書院,更是只到金陵書院的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