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0章 戰爭的前奏(第2/2頁)

這不像是大漢一向的行事風格啊。

李藎忱本來就是個喜歡抓住機會就死抓著不放的主兒,更不要說對面的蕭世廉,從來就是得理不饒人,尉遲迥還以為他們怎麽都會氣勢洶洶的來戰一場,不管勝負,打總歸是要打的。

可是大漢卻硬生生的壓下去了這股氣,這說明什麽?

不是大漢的內部存在矛盾,讓他們根本不敢貿然動兵,就是大漢正在等待著一個機會,一個能夠抓住北周更大的破綻之後爭取一擊致命的機會。

尉遲迥是個標準的軍人,不是個政治家,對於朝堂上的那些彎彎繞他實在是弄不清楚,也並不打算弄清楚,他只想著眼於眼前的戰事上,弄明白這場戰鬥到底會不會爆發,又會什麽時候爆發。

所以尉遲迥覺得自己有理由懷疑,大漢正在醞釀一個更大的陰謀,或許說陰謀有些邪惡了一些,不過一場規模浩大的傾國之戰,卻是很有可能的。

從三國到現在的南北朝割據,華夏的氣運已經衰弱到了一定程度,國家積貧積弱不說,百姓更是飽經摧殘,無論是南北,國力加起來恐怕都不能觸碰到當初西漢或者東漢的零頭,因此現在的戰爭注定不可能是曠日持久的,因為貧弱的國力根本不可能支撐起來一場持續數年甚至一年的戰鬥,而前線拉鋸之地的荒蕪,也注定了就地尋找補給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