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5章 文武之間的沖突

至此,雖然大漢能夠掌控的暫時還只有橫山以北的區域和橫山以南的海岸線,但是其余的地域落入大漢的掌控之中也只是遲早的事情,尤其是以範梵志為首的林邑王室覆滅,讓剩余的林邑地方官員和貴族群龍無首,在沒有膽量另起爐灶的情況下,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乖乖的聽從大漢的調遣。

至少現在大漢剛剛成為林邑的主人,還缺不了他們的幫助。

尤其是大漢現在對於林邑的治理措施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這主要也是考慮到大漢內部對於林邑的基本國情和民情還缺少了解,因此這些地方鄉紳——當然就林邑的實際情況來說,或許用酋長來稱呼這些人更為貼切一些——更有被利用的價值。

對於他們來說,頭頂上的是誰實際上並不要緊,原來的範氏就不是純正的本地占族人,而是有著占族血脈的漢人罷了,現在直接重新歸屬於以漢人為主的天朝上國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在他們看來,這一場戰爭更像是主子不滿手下人的跋扈,幹脆直接把手下人給替代掉了,但是不管是手下人也好、主人也罷,都是漢人,這片天下本來就是漢人做老大的,只要漢人不搶走他們手裏的一畝三分地,那麽誰做老大並不重要,天天換都可以。

因此大漢應該可以很快建立起來對林邑的統治,而在行政區劃上,林邑土地也將和之前的交趾一起組成安南州,這是李藎忱早就已經安排好了的。

他當然還不至於等到南方都平定了,再準備接收南方的諸多事宜。

甚至在這之前,從各地州府抽調出來的年輕骨幹就已經準備好了南下增援新組建的安南州,盡可能盡快建立穩定的秩序,並將針對當地的特殊情況進行微調的政策頒布下去。

收買人心的方法,不外乎就是穩定亂局和頒布新政。

穩定亂局可以讓百姓對朝廷更加信任和依賴,而頒布新政、尤其是對社會各級都有好處的新政,才真正能夠讓社會各界對朝廷感恩戴德,並且忠心耿耿。

有了之前入江南、入關中的經驗在,李藎忱和朝廷各部也算是輕車熟路了。

這些還用不著李藎忱擔心,李藎忱真正擔心的還是這一場大勝之後的利益劃分。

隨著李藎忱一項項政策的頒布以及科舉制的推行,朝廷上由於世家而形成的派系已經不算非常明顯,乃至於已經逐漸消失,但是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矛盾存在,尤其是作為皇帝,李藎忱需要維持這樣的矛盾和沖突存在,才能維持自己皇權居中的穩定性。

而現在在朝堂上更為突出的是軍方和文官之間的矛盾,這一次海軍和陸軍之間的直接沖突被化解,海軍和陸軍徹底由之前的各自為戰變成了一個大整體,這也體現在下面各級將領之間的相互配合上,比如羅毅和戚昕之間的配合才換來漢軍在象林到盧容一線一次又一次的大捷。

軍方內部沖突的暫時消失,導致軍方的注意力開始向外部轉移,那些總是想著減少軍隊開銷的文官自然首當其沖。

古往今來,文武官員不對付也不算什麽稀奇的事,甚至是必然會發生的,因此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

這一次南征,文官和武將自然也想著能夠最終在這一場戰鬥中謀取利益。

所謂的謀取利益,實際上更多的是建立和其余部門的合作以及加強盟友之間的聯系,從而能夠在之後朝堂上的直接或間接沖突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並且更加團結。

因此這樣的沖突也就直接體現在了對林邑各個方面的劃分上。

舉個直接的例子,象林,作為林邑最大的港口,自然吸引了各方的注意,這裏原本就是南洋商路上的重要碼頭,現在納入大漢的掌控之中,注定會成為大漢掌控整個南洋的重要據點,同時從象林出發,向西可以進入內陸,向東可以經略整個南洋,因此象林應該怎麽規劃管理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早在漢軍剛剛拿下象林的時候,海軍就曾經明確的提出將這個深水良港變成海軍在南洋的落腳點,為此一向和海軍同氣連枝的商部都明確地表示了不滿,對於商部來說,一旦海軍占據港口,哪怕只是一半的港口,也意味著商船往來將會受到限制,尤其是海軍勢必會出於安全考慮加強對商船的審查,這將嚴重影響象林發揮其作為商路上重要港口的作用。

而對於其余文官們來說,軍方占下象林碼頭,也意味著之後軍方將會成為象林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只要有軍隊在,一切都得以軍隊為先,這是大家都清楚的,因此文官們並不想讓以海軍為代表的軍方進入象林,這樣將會嚴重影響到朝廷各項政策的頒布以及象林的發展,尤其是往來商貿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