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虛張聲勢

有這麽一個南陳老一輩的名將盯著,關中的北周大軍自然不敢動。只是北周也不知道,實際上大漢也是在虛張聲勢罷了,以現在江陵和襄陽等地的糧草儲存和後續兵力,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場大戰。

因此事態很快就好轉。

蕭世廉留下來五千兵馬駐守南鄉,旋即返回襄陽,而淳於岑和黃玩也各自退軍。眼看是大漢軍隊退去,但是北周守軍卻並沒有直接卷土重來,只是分兵把守各處要道,顯然李藎忱並沒有打算在這個時候直接撲向關中,而主力尚且還在北方的北周自然也不適合輕舉妄動。

等到楊堅率領大軍返回,屆時的局勢是如何方才能夠明了。

“蕭伯清做的利落。”李藎忱看著輿圖上的變化,這變化雖然很細微,但是卻意味著整個戰線已經從原來的犬牙交錯變成了現在大漢完全占據上風。

已經暢通無阻的道路意味著大漢的漢中和荊州等地已經徹底連為一體,大漢軍隊可以從容的出漢中和襄陽夾攻關中。若是楊堅手中的南陽也丟了,那宇文赟的小朝廷就真的只剩下一個關中和河套了,甚至還不如占據青州和河北的宇文憲。

“接下來我們不能再對楊堅下手了。”楊素緩緩說道,“楊堅得到消息之後十有八九會引兵南下,就算是不和我們開戰,大張旗鼓恐怕也是少不了的,若是我們執意施壓,恐怕雙方免不了有一戰。”

“這一戰為何就不能打?”旁邊的秘書監黃琦詫異地說道,作為李藎忱身邊的親隨文臣,他掌管消息的往來,自問對於天下的局勢也能夠看得清楚。

若是現在不招惹楊堅,那難道要再去招惹宇文憲?

如今的天下局勢實際上也有些詭異,李藎忱是地盤最大的一家,但是兵馬和人口的數量都比不上宇文憲,甚至只能說比楊堅闊綽一些,有些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雖然地盤大,但是大多數都是荒無人煙的地方。

而李藎忱看上去和楊堅這邊比較融洽,雙方不但在西北合作抗擊突厥,還簽訂有完整的通商條約等等,有著正常的南北往來,這和南朝、北朝的和平時期相差無幾。

相比之下,李藎忱和宇文憲之間就比較冷淡了,本來雙方接壤的地方就只有兩淮,而這裏可以說是幾百年來南北朝爆發沖突和戰鬥最多的地方,淮水兩岸森嚴壁壘,大有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

但是實際上雙方在淮水兩岸劍拔弩張,卻從來沒有真的動手,甚至在這個期間,吳惠覺還曾經南下進攻廣陵和京口,幫助李藎忱解決了前往江南的道路上的側翼威脅。而相同的道理,坐鎮淮北的王軌和曾經憑借北徐州抵擋吳明徹數月的梁士彥也曾經抽調兵馬北上準備支援洛陽戰事。

雙方就像是保持了一種默契一樣,你不來我也不往。雖然說這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兩淮防線經過三百年的經營,城池全部都是要塞形式的,而且都已經堅壁清野,就算是大軍主力離開,只要城中的守軍數量還維持在一定水平,那麽對方想要突破這道防線也需要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

當初吳明徹率領南陳主力攻擊北徐州,而北徐州之中的守將梁士彥不過是初來乍到、臨危受命,城中的守軍更是幾乎以北齊的降兵為主,在北齊剛剛覆滅的情況下,可以說是毫無鬥志,可就是這樣,梁士彥依舊抵擋住了吳明徹的幾次進攻,一直等到北周援軍陸續趕到方才放棄一些重要據點。

只不過那個時候吳明徹也沒有繼續進攻的必要了,只能退軍到呂梁山區。

由此可見兩淮防線的堅固,也可以看出為什麽現在李藎忱和宇文憲之間保持這樣有些詭異的和平,甚至還能夠在對付楊堅和北方局勢上保持一定的默契。

相比之下,李藎忱和楊堅之間有往來,但是雙方的接壤之處卻並沒有像兩淮防線那樣漫長而堅固的壁壘防線,所以自然而然也就摩擦不斷,更何況關中本來就是李藎忱制定的北上路線,這樣可以繞過兩淮,直撲中原。

所以天下局勢怪異如此,也不是不難理解。

可是如今楊素招惹了楊堅之後,難不成又要把矛頭轉向宇文憲?畢竟黃玩和淳於岑拿下隨州北側的鄧縣等地之後,向西也就已經和宇文憲控制的地盤有所接觸,這也是為什麽黃玩和淳於岑沒有在這些新得的地方上安置太多的兵馬。

要是引起宇文憲的注意甚至是反撲,那就不妙了。

而現在楊素似乎還打算主動招惹?如此一來豈不是把大漢擺在了楊堅和宇文憲這兩股實力的對立面?

這絕對是不符合現在大漢的國策的,大漢地盤雖然大,但是卻並沒有那麽多的兵馬能夠和兩個敵人同時開戰,在其中挑撥離間然後緩慢蠶食才是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