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6章 董卓的無奈

陳留既然是郡名,又是縣城之名,同時亦是一國,蓋以乃因當今天子劉協在即位前乃是陳留王而置之。

陳留國乃是兗州西部的重鎮,下轄十城,其治所亦是名為陳留,自昔年秦將王賁決鴻溝水淹大梁之後,大梁以東的陳留城便成為中原的重鎮。

歷史上的曹操曾受封魏王,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亦是因為曹操起兵的地點就是在陳留,而陳留在歷史上乃屬於魏地。

袁紹、曹操、陶商的三路兵馬,此刻都囤紮在這座城池裏。

不久之後,董卓的大軍便隨後趕到了陳留城。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什麽將領帶什麽樣的兵,西涼軍的兵馬就很有董卓的風閥,跟他老人家一樣嗜血蠻橫不講道理。

在進入了陳留的地界之後,西涼軍的士兵們一點都沒閑著,一路上對陳留地界的百姓進行燒殺,奸淫擄掠什麽都幹,可謂無惡不作。

漢末的口人之所以在群雄逐鹿的階段會大量喪失,並不是因為眾諸侯們募兵互相攻伐在戰場上損失的,可以說那是小頭。

漢末人口損失的重點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在諸侯混戰的過程中,往往會波及到戰爭時期戰場旁邊的縣城民眾,很多諸侯在沒有足夠糧餉犒勞三軍的情況下,縱許手下的兵將屠城搶掠,代替諸侯們自己掏腰板給士兵們發獎金。

歷來的封建王朝中,歷史上的當權者口中所說的“愛民如子”“國富民強”等,統統都是一句屁話,在當權者的眼中,用底層民眾的肉來喂飽自己軍隊,滿足麾下士卒將領們的需求,是一種最快捷簡便的方式。

所以說,漢末的諸侯其實都很狗,自己要養兵,但單都讓別人老百姓買了。

生物界的本質,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米的生物鏈形態,上層滿足下層的根本利益,說實話不過是當權者的一種洗腦說法,聽聽就完事了,千萬不能當真。

不當真傷錢,當真了傷命。

董卓的西涼兵在陳留周遭地界燒殺搶劫了一番之後,便奔著陳留城殺將而去。

若是在曠野上進行野戰廝殺,西涼軍的兵馬可謂是縱橫天下,所向披靡。

袁紹在曹操的說動下,收攏兵馬駐守於陳留城,其目的乃是引董卓兵馬縱深入境,遷延時日,待馬騰的兵馬進攻長安之時,令董卓徹底無暇西顧。

三路軍隊合兵,連夜加固工勢,建設防禦,抵禦西涼軍的進攻。

攻城之戰,兵聖孫武有十則圍之的說法,意思是兵力比達到了十倍,就能圍殲敵人。

而他的後代孫臏,比他老祖先更牛叉,提出了五則圍之的說法。

孫臏同學對自己的青出於藍的理論很開心,他比老祖宗厲害多了,五倍兵力就能做到祖先十倍才能做到的事。

袁紹等三家兵馬加起來,雖然在戰力上不及西涼軍所向披靡,兇猛嗜殺,但在數量上,卻與西涼軍處於持平狀態。

但問題是陳留城的城池,卻並沒有洛陽和長安那般巍峨高大、易於防守。

董卓軍除卻善於野戰的西涼軍外,尚有精銳無匹,攻堅力極強的洛陽北軍。

因此兩軍在這樣的狀態下,勝負基本屬於五五開。

就看誰的意志力和持久力更強了。

董卓抵達陳留城後,毫不停歇,隨即命令西涼軍在四更造飯,辰時起兵,鉚足全力進攻陳留城。

董卓攻堅軍陣的最前方,以一萬大盾兵為先驅,掩護沖車陣和雲梯陣,其後乃是先登兵,層層密布,一波接一波的毫無間隙,其兵馬的安排布置盡顯老賊征戰數十年之老辣彌堅。

西涼軍的本陣內,董卓還在軍隊的前線囤積了大量的軍械,用最快的速度,隨時隨地的可以往前陣補充軍械,用以將戰鬥力用以持久。

為了配合攻堅軍,董卓還建造了很多高大的瞭望塔,其高度甚至可與陳留的低矮城墻並行,其作用是可以隨時監視陳留城內敵軍的調度與防禦動向。

董卓在軍中的一座最高的塔上,居高臨下,親自指揮下方的戰鬥。

老賊的布置安排可謂老辣,但他卻不知道,陳留城的軍中,有一名更加老辣的軍人,對他的戰法無比熟悉,他早就將董卓最常用的戰法告訴了袁紹等人。

皇甫嵩當年可是跟董卓一起在西垂之地,征討過王國的人,而且皇甫嵩對董卓的戰法,早年間就曾有研究。

眼下,皇甫老師將董卓的戰法盡其所能的全都告訴給了袁,曹,陶三人。

“董卓往日攻堅,其盾牌兵的安排掩護極為嚴密,與他對陣,前期不用多放箭,節省箭矢,待其前陣臨近,以火油攻之……”

“董卓布置雲梯,一向喜歡聲東擊西,老賊對麾下兵卒的性命少有顧忌,一般會假意的用大部頭的兵力,集中於一處,吸引對手的注意力,待對手士兵戰力轉移時,卻常將雲梯集中安置落於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