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碎葉城西秋月團(第2/2頁)

可李廣利最終還是沒攻下貴山城,這是大宛人至今都忘不了的驕傲,那兩場戰爭反倒在無意間拔高了大宛的地位。

如今他們與康居、大月氏結盟,對漢軍在烏孫的行動持警惕態度,處處加以提防,甚至找各種借口,不願讓文忠進城,像是生怕城防被他窺探去一般。

文忠不卑不亢,揚著頭呵斥小家子氣的大宛人:“先時,大宛商賈數百人前往玉門購買絲帛,大漢可曾有阻攔?去年大宛使者前往大漢朝賀,天子可曾拒絕宛使進入長安?”

這是大國的自信,西域使者前往大漢,漢天子最怕的是他們看得不夠多,從長安街坊的富饒到細柳營的漢軍陣列,從來不藏著掖著。

文忠正色道:“宛王莫非是害怕漢使覬覦大宛?真是笑話!大漢地方五萬裏,坐擁四海,為天下富;宛之地方五百裏,國小民貧。豈有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者也?”

尋常漢人自持天朝上國,自然看不上大宛這戎狄之邦。但任都護作為時代的異類,偏就是個竊疾的家夥,吃著西域這大碗裏的菜,眼睛卻盯著大宛這小碗裏的肉,葷素均衡才好下飯啊,富饒的土地只嫌少,不嫌多。

宛人自覺理虧,告罪後也只同意在郁成城中交接天馬,他們找的理由是:“貴山城近來鬧了馬疫,死了許多天馬,不可前往。”

大概是怕得罪了文忠和都護府,在送了他一些大宛特色的金銀器作為禮物外,更在兩匹貢馬之外,牽來了一匹肩高足有八尺的汗血馬:

“此大宛王之馬,名為‘象龍’,聞安西將軍好名馬,願贈與任都護為坐騎!”

……

此時的任都護,已翻過了蔥嶺雪山,抵達了草木正旺的碎葉水(吉爾吉斯斯坦楚河)畔。

碎葉水的沖擊扇阻止了西部沙漠的侵蝕,為此地帶來一片水草豐美之地,故名碎葉川。

後世,此處已在國境之外,楚河流域成了吉爾吉斯的首都。任弘之所以知道這個地方,只因為一個人,一位所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人物,他生而能吟詩,長而動天下,死而傳千年!

而現在,這地方卻陰差陽錯,成了任弘家族的領地。

什麽叫吃軟飯!夫妻財產共有,老婆的就是他的!

放目望去,牛羊在河邊咀嚼,馬群在清澈的河中飲水,頭戴高尖帽的牧民揮舞著鞭子馳騁往來,見到瑤光的旗幟後便過來拜見,獻上馬奶酒和幹酪,不論男女老幼,對他們的新領主都十分恭敬,而瑤光會禮貌性地品嘗一點。

作為長公主,瑤光少時便能按著烏就屠揍,而作為任弘的夫人,漢軍在赤谷城的大勝也給她帶來了更多威名。

“良人覺得此地如何?”瑤光有點炫耀的意思,她作為大漢安平公主,也有一縣作為食邑,只是戶數比不上西安侯,可如今加上這數百裏草原,頓時就不虛了。

但如何治理此地,她還是想聽聽任弘的意見。

“應該開一座窯,燒出第一塊磚胚。”

任弘指點著平坦的碎葉川:“然後讓匠人挑一處地方,在這建一座小城吧,三裏之郭,郭門外屹立起高高的漢闕。”

“就叫碎葉城!”

任弘知道自己這一路來在尋找什麽了,於闐和莎車,都不是他為淘玉者們劃定的旅途目的地,碎葉川才是。

在群山所夾的盆地中,大宛所在的費爾幹納自然最為富饒,其次則是伊犁河谷,再次為熱海盆地,在其西邊的碎葉水不太引人注目。但這兒卻是絲路北線從烏孫通往康居的必經之地,往西數百裏,便是康居國都賴水。歷史上,一個叫陳湯的副校尉會在那大顯神威,那便是大漢軍隊能走最遠的地方。

現在,卻不一定了。

這座拔地而起的碎葉城,將為絲綢之路上來往的旅人提供著水源和安全庇護,也會成為大漢直接控制力在蔥嶺以西的橋頭堡。

但此地仍不是終點,或許只是像陳湯那樣的,無數漢人冒險家故事的起點,也是他們家族史詩的開篇!

任弘下了蘿蔔,行走在這片土地上,伸出手後,指尖正好能摸到及腰高的牧草,撓得他心癢癢的,忽然對一旁的瑤光說道:

“吾妻,我想要要給駒兒取什麽名了。”

“終於想好了?”駒兒只是她們長子的小名,瑤光可等正經名許久了。

任弘笑道:

“就叫他‘任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