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太後稱制(第2/3頁)

元貴靡也曾努力過,但沒有太大作用。反而是作為使者造訪大漢,為任弘和瑤光主婚時,這位烏孫王子對長安流連忘返,同列侯置酒飲宴,顯得十分自在。

據說元貴靡還和他表妹相夫有些曖昧的傳聞,只是很快就匆匆回了烏孫,離開時元貴靡臉上盡是糾結,對大漢十分不舍……

與狂王一戰是以寡敵眾,輸了不怪元貴靡,但這場慘敗,將永遠伴隨他一生。

解憂公主了解自己的兒子,也了解烏孫:“元貴靡即便回來,因為他被泥靡擊敗只身逃走的屈辱,也再難服眾。若不想烏孫人迅速叛離,元貴靡回來後,就必須卸下鴉羽冠,讓位!”

“元貴靡身為長子,先為王又失其位,他今後將如何自處?”任弘最關心這一點,同時又哭笑不得,這是什麽劇本?元貴靡當27天君主,被自己的母親廢掉?

“我自有安排。”

解憂道:“元貴靡不適合做烏孫王,他應該做一位悠遊富貴的漢家列侯,常大夫,我相信以漢之廣大,應不缺一個歸義侯的名額罷?”

從此以後,她的長子再不必提起無法駕馭的弓刀,不必再做厭惡的殺戮了。他會成為想成為的人,去想去的地方,卸下這沉重的擔子。

而解憂作為王的妻子,王的母親,會接過這重擔,扛起她夫君留下的邦國,直到將一位能被烏孫人接受的新王培養成人。

“不錯,我要廢長立幼,烏孫將擁有一位新的昆彌。”

“楚主打算立誰?”常惠追問,他只知道,已被定為莎車王繼承者的劉萬年是絕對不行的。

“大樂。”

解憂想起元貴靡被擊敗後,自己最絕望沮喪的那一天,除了常惠的勸誡外,最後讓她重新燃起勇氣和鬥志的,是握著刀站在她榻前,說要替兄長、阿姊保護母親的大樂。

她從大樂身上,看到了瑤光的影子,而且他長得很像肥王,更像一個真正的烏孫人,只要自己悉心培養,成年後至少能比元貴靡更加勝任。

“但大樂尚幼……”常惠還有最後一點顧慮,烏孫人性情貪狼,會接受一位幼主麽?

解憂道:“故在大樂成年前,我將作為烏孫太後,臨朝稱制!”

太後稱制,這名詞常惠和任弘可一點不陌生,可是大漢的傳統藝能了。

司馬遷的《太史公書》裏,在《高祖本紀》和《孝文本紀》中間,沒有孝惠的位置,更不用說兩個不被承認的少帝,反而是一篇《呂太後本紀》!

呂後算是開了大漢女主臨朝治國的先例,而漢武帝初繼位時,竇太後雖無稱制之名,卻有稱制之實。她幹涉了漢武帝冒進的改革,殺其親信,之後一年,大小事務皆要奏稟東宮。

在兩漢的歷史上,類似的事還會不斷重復再重復。

等等,這算不算體制輸出?

只是烏孫尚無此先例,恐怕會引發一些反對吧?

果然,少頃,馮夫人進來稟報道:“楚主欲使投降的烏孫貴人、牧民當著熱海和蒼唐厄爾的面,向楚主發誓效忠,如此他們方能留在熱海過冬,而不必去外面挨餓受凍。”

“但大胡巫拒絕主持儀式,說從未有貴人們向昆彌夫人效忠的先例,不符合烏孫舊俗。”

“他一介區區俘虜,還真以為自己能代蒼唐厄爾說話,繼續以天神的名義發號施令麽?”

解憂公主卻不以為然,直接下令:“大巫從泥靡叛亂,謀劃刺殺肥王,獻計火燒赤谷城,有大罪,立刻處死,送他去向先王謝罪!烏孫國的巫祝多的是,換一個願意主持儀式的不難!”

她接過的,可不止是治理這個支離破碎的國家的擔子,還有血淋淋的刀!

既然元貴靡不願殺戮,就由她來做那落刀的惡人吧。

大樂未來可能要面對的荊棘,也由她來統統斬斷!

“我都快不認識楚主了。”

離開細君宮時,常惠有些恍惚,雖然他和任弘最後都支持解憂的決斷。但回憶往昔,不管是在長安認識的淑女,還是前幾日陷入絕望的寡婦,奔波於城池中和他們一起抗敵的烏孫太後,解憂都是個講理有禮的人,如今卻變得十分蠻橫,簡直是一意孤行,殺戮毫不留情,是什麽讓她變成現在模樣呢?

任弘則想起雞圈裏,那些試圖保護小雞的母雞,張開翅膀,鬥意十足,回頭笑道:

“常大夫,楚主她雖不是高皇帝和高後的血脈,可依我看,身上確實有他們幾分氣勢了,這臨朝太後,我看做得!”

……

“太後稱制不合烏孫舊俗?”

細君宮中,解憂站在細君公主靈位前自言自語,還在氣惱,她們女人可是很記仇的:

“獵驕靡留下的舊俗,讓烏孫兩系子孫交替繼位,弄得邦國分裂,終於導致今日血戰,烏孫元氣大傷,二十年都恢復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