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這個魚塘被你承包了?(第2/3頁)

“還是西北的羊肉最好,其余地方的……那叫羊肉?子高日後隨我去河西,甚至是烏孫,保你自此覺得長安羊肉沒了味道。”

說話間,上林六廄已到。

至於馬匹那就更多了,上林苑中集中了六廄,除了未央廄,還有承華廄、騊駼廄、騎馬廄、輅軨廄、大廄。

每廄養馬萬匹,長安北軍八校用馬全來源於此,傅介子就做過駿馬廄監。

張敞還有挑選馬匹的使命在身,就只能到此止步了,任弘的車乘繼續往前,最終抵達了一片廣袤四十余裏的湖泊,此乃昆明池。

昔日漢武帝遣使尋找通往身毒的道路,在西南夷為昆明部所阻,那時的昆明非後世昆明,位置其實在洱海邊上。漢使以為洱海就是西海,與昆明交鋒需要舟楫水戰,於是漢武帝便在此耗費人力,鑿了個大池,用來練習水戰……

最後發現南方山比水多,白練了。

這小池塘裏練出來的水戰技巧在南越、朝鮮也用不上,只能作為劃船遊玩的皇家池沼,順便讓長安的風水更好些。

但眼下池中並無巨大的皇家舟楫,只見到一艘艘小船忙碌著,每一網下去都能撈上滿滿的魚蝦。

看著這一幕,任弘心中暗笑:“劉徹萬萬想不到,這座池沼已成了長安附近最大的一片魚塘吧。”

將昆明池變成魚塘,這是幾年前出任水衡都尉的趙充國的主意,反正皇帝年幼身體也不好,幾乎不來上林苑,這昆明池空著也空著,不如投放魚苗養魚。

幾年下來,所獲供應宮中,禦賓客,充庖廚,給諸陵祀,剩下的則運到長安販賣,硬生生將長安九市的魚價拉低了一半。

這是經常帶人去市肆購買魚肉的夏丁卯對任弘所言,本以為是誇張,今日親眼看到,才知所言不虛。

任弘一路所見,上林苑已不再是漢武帝時的皇家園林,而成了養殖場和菜園子,每天都源源不斷創造價值。

“看來管著上林的水衡都尉趙充國,不但是一位勇銳戰將,也是善於理財的良吏。”

以及承包了長安最大一片魚塘的能臣。

而在昆明池邊上的獸圈,由上林苑令引領,任弘終於找到了趙塘主。

這獸圈是上林苑不可少的一部分,養著猛獸和各地珍禽異獸,儒生轅固生持劍單挑野豬的名場面就發聲在這,不過任弘卻發現,圈中多是空空如也,漢武帝時豢養的虎豹、安息大鴕鳥等都不翼而飛。

唯一有住戶的圈中,居然關著三頭本不該在中原出現的……獅子!

……

任弘仔細瞅了瞅圈裏的動物,確實不是藏獒,而是如假包換的雄獅,只是鬃毛掉了很多,餓得皮包骨頭,已是奄奄一息了,另兩頭母獅也無精打采。

這時候他也聽到了不遠處,虎圈嗇夫的哭訴:“後將軍,莎車王送來的獅子再不喂,可要餓死了。”

那莎車王大概是聽說大漢天子喜歡珍禽異獸,所以特地從蔥嶺以西的罽賓搞來了兩頭印度獅,萬裏迢迢送到長安。

可惜莎車王搞錯了對象,現在的天子十年都不來一次上林苑,而管理此地的趙充國,喜歡的是能創造價值的牲畜,而不是每天關在圈裏除了吃肉就是曬太陽的猛獸。

任弘去年在設立西域都護之議時,在尚書台見過趙充國一面,知道他曾在天山之戰時毅然突圍,挽回了李廣利的敗局,身負二十余傷,連臉上也留下了幾道無法磨滅的箭痕。

這位滿臉傷痕的老將,此刻正負手站在昆明池邊上的獸圈前,沉著臉對哭訴的虎圈嗇夫道:

“嗇夫,我早就與汝等說過,水衡都尉執掌上林,每年要交給朝廷起碼十萬萬錢,除了三官鑄幣外,其余各官署,也要開源節流才行,不養無用之人。”

趙充國指著圈中可憐巴巴的獅子:“更不養無用之獸。”

“昆明池賣到長安九市的魚,每年獲利上千萬。農牧丞種植蔬果,官奴婢分諸苑養狗馬禽獸。馬匹可以供應北軍諸校,狗則看門衛戶,而天子每逢大朝祭祀宴賓,一次要從上林中取鹿百頭,羊、彘五百,兔無數,養的每一種都有大用。”

“唯一不創利卻耗錢的,便是你這虎圈裏的猛獸了。”

虎圈嗇夫欲哭無淚,自打趙充國做水衡都尉以來,他這職務形同虛設:“可這是異國送來的祥瑞珍獸啊……”

趙充國話語間十分冷漠:“沒人觀賞的珍獸,就只是無用之物,三頭每日要吃一頭羊,一年就是三百多頭,還得由專人看護,若其繁衍成群,不用多久,便一年能吃上千頭羊。”

“這樣無底的窟窿,與其讓其越來越大,不如最初便補上。莎車王的心意已送到,既然天子無法來觀賞,諸位將軍也看了一眼,稱奇後派人畫了圖籍,便不必再留了。像先前的虎豹黑熊一樣,處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