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好男兒(第2/2頁)

“孝武皇帝時,納廣川董生之言,使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為郎,以給宿衛,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所貢不肖者有罰。”

“敦煌小郡也,每年只有一個名額,但郡守亦在盡心求賢,好讓恭孝廉潔之士得而官使之,而今年的孝廉,便是功曹右史索平!”

索平,便是創下三十年生三代人奇跡的敦煌索氏之後,他十分謙遜地上前,推讓起這早就定好的名額來。

“索平何德何能,豈敢占據孝廉之位,郡中恭孝廉潔之士大有人在,還望功曹能替我向郡守辭讓。”

“不然,你前年便將孝廉之位讓給汝兄,今年又要讓?”

功曹也按照流程開始誇索平種種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事跡來,將索平誇成敦煌郡最優秀的男兒。

而圍觀的眾吏員裏,站在後排的陳彭祖卻忍不住暗暗打起了哈欠,心中暗道:“這大熱天的,就不能快點麽?”

陳彭祖已從中部都尉調到郡中做吏,對索平被舉為孝廉,他絲毫不感到意外。

漢武帝時,察舉作為歲舉常科,成為選官正途。按照規定,除有市籍的商人、奴婢外,一切編戶齊民都有資格被察舉,無官職者授官,有官職者入朝為郎。

看上去,這上升渠道,是向社會大多數人敞開的。

可實際上,卻並非那麽回事。

察舉權掌握在郡守手中,標準又是彈性的,一來二去,就變了味。

舉孝廉的重點不在孝、廉,比的其實是郡中名望、家族勢力、財富多寡和社會關系。

具有上述優勢的只有兩種人:世代做官的世吏,家累千金的豪強。

不管在哪個郡,世吏和豪強子弟,總是優先得到察舉,位列高官,順便繼承祖輩的關系和財富,在地方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強。

漢武時便有人言:“寧負兩千石,無負豪大家”,雖然漢武嚴打了好幾撥,又將豪強們遷離祖籍,但他們卻沒有死絕衰敗,而是學聰明了,開始順應時勢,進入體制。

敦煌雖是一個年輕的郡,但隨著索氏日漸壯大,第四代人不再受禁錮約束,也漸漸有這趨勢了。

陳彭祖暗道:“本來前年就該輪到索平的,但索平謙讓其兄,沒有應辟。去年大概是害怕連續得到舉薦,會被人說閑話,便故意輪空了。”

但說實話,就算刨除索氏在郡內的名望和關系,單論經學水平,從小被曾祖、祖父悉心培養的索平,有名師指導的索平,又豈是只通《孝經》的陳彭祖能比肩的?

這世上,哪有什麽公平的競爭,當你擡起頭,會發現別人的起跑線,就是你此生拼盡全力,夢寐以求的高度。

終於,在推讓再三後,索平終於接受了孝廉之名,拿起酒盞與袁功曹對飲起來,眾官吏也松了口氣,大聲恭賀,其樂融融。

但陳彭祖卻瞥了一眼空空如也的郡學,覺得今天人格外少。

“怪也哉,前年索平的兄長舉孝廉鄉飲時,這空地上可是擠滿的,今天怎麽沒人來?”

好些陳彭祖認識的官吏不見蹤影,就連喜歡在郡學外看個熱鬧的老百姓也寥寥無幾,這是怎麽了?不給索氏面子?

就在這時,外頭卻聽到了一陣喧嘩聲,他們還以為看熱鬧的人終於來了。卻不曾想,敦煌百姓竟直接無視了郡學鄉飲,只往你推我攮地北門外擠去。

門口有幾個官吏看出袁功曹面露不快,便出去招攬百姓來捧場:

“汝等快來鄉飲觀禮,看看新推舉的孝廉,敦煌郡的好男兒!”

可百姓們卻不買賬,這郡學鄉飲一年辦好幾次,孝廉還總是姓索,早就不新鮮了,遂大聲嚷嚷道:

“孝廉有什麽好看的,吾等要去看烏孫公主、烏孫王子,看那個名叫任弘的漢使入城!聽說他也是敦煌人!”

聽到任弘之名,郡學內眾吏面面相覷,議論聲此起彼伏。陳彭祖開始琢磨著悄悄開溜,而曾經在奸闌出物一案論功時故意卡過任弘的袁功曹,頓時臉露尷尬。

有個滿手沾著油的狗屠更是一把推開了官吏們,哈哈大笑起來:“什麽好男兒!依仗著祖先蔭蔽,舉個孝廉就是好男兒了?”

“要我說,那位在西域橫行萬裏,獨騎匹馬一人滅了一國,提攜胡王首級歸來的任弘任謁者,他才是大漢的好男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