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談,大門敞開(第2/3頁)

難怪醍醐阿達會給自己出那麽蠢的計策,讓自己徹底洗不清了。

好不容易回到營地,更是雪上加霜,因為右谷蠡王前幾日詭異的撤兵舉動,營地裏紛紛相傳他要去投降漢朝。

於是乘著右谷蠡王不在的時候,他手下一位當戶擅自帶著數百騎渡河跑了,營中只剩下千余騎人心惶惶的嫡系。

伊吾王和蒲陰王的營地離此不遠,這已不再安全,他只能再度拔營。

但到了次日,走到塔裏木河與孔雀河匯聚的地方時,右谷蠡王卻看著西、南、東三個方向,陷入了猶豫。

東面有右賢王,大概已認定自己背叛匈奴;西面的輪台、龜茲有烏孫人,曾幾時何,自己可是與烏孫肥王匹敵亢禮的;南面的樓蘭則是漢人的勢力範圍,玉門關的援軍很可能已抵達蒲昌海,自己現在去投降,還來得及麽?

西域雖大,右谷蠡王卻感到了走投無路,只呆呆看著碧綠的孔雀河水。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他的斥候逮到了兩個會說匈奴話的龜茲人。

幾個龜茲人並非自願來跑這趟活的,生怕為匈奴人所殺,嚷嚷道:“吾等家眷在它乾城被扣為人質,不得已跟隨漢使任謁者行動,為其傳訊。”

又是任弘!看來自己“約降”之事,也是任弘故意派人泄露給伊吾王、蒲陰王的。

右谷蠡王怒火中燒,本欲殺了泄憤,但仔細想想,還是讓人將他們帶到跟前。

兩名龜茲人,一共給右谷蠡王帶來了任弘的三句話。

“漢使問,右谷蠡王是否眾叛親離,走投無路了?”

右谷蠡王臉頰微微抽搐,廢話,他能有今日下場,還不是被姓任的所害!

“若是,任謁者願意為右谷蠡王,提供一條繞開右賢王,回到右谷蠡王庭召集舊部的活路!”

聽到這,右谷蠡王微微一愣。

“任謁者最後一句話是,若右谷蠡王願意談,大門隨時敞開。”

“但會面的地點,得由他來定!”

……

五月十六日,巍峨的庫魯克塔格山南麓靠西,山國附近的巨大隘口。

“事情就是這樣。”

醍醐阿達被繩索縛著,頭重重叩在地上,前幾天的沖突中,他是自願放棄抵抗的,與其讓事情越來越復雜,還不如讓伊吾王將他送到右賢王處,說個明白。

在他面前的,是端坐在一張虎皮上的年輕匈奴貴族,二十出頭的年紀,頭上編發,戴著金色鹿角冠,鑲嵌著綠松石與寶石,這是右賢王的標志。

右賢王屠耆堂的模樣,在匈奴人裏算是十分英俊的,為此沒少受貴婦人們喜愛。

他靜靜聽完醍醐阿達的稟報後笑道:“按照你的說法,右谷蠡王本無背叛之心,完全是因為漢使任弘的一封信,讓伊吾王、蒲陰王對其產生了懷疑?”

“正是如此!”

“可這與伊吾王、蒲陰王上報的全然相反啊。”

右賢王拿出了那封漢使所寫的帛書,在吸納許多降胡漢人加入王庭後,他已經初通漢字:“這上面說,日逐王與右谷蠡王欲投降漢人,漢天子甚至已經許給了右谷蠡王一個‘西單於’的名號。”

醍醐阿達連連稽首:“絕無此事!右谷蠡王是一時糊塗,而日逐王,更是對大單於和右賢王十分忠誠,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右地在西域的統治。”

“若要怪,就怪阿達,皆是因為我的愚蠢,皆是因為我那一夜受驚奔逃,才讓伊吾王產生誤會,讓漢使有機可乘,請右賢王殺了我!”

“我知道這信上所說,幾乎沒一句是真話。”右賢王卻笑了:“我王庭的漢人謀士們,已為我挨句分析,多是不實之言,可惜伊吾王對右谷蠡王成見太深,不願聽吳宗年勸解,釀成了今日局面。”

醍醐阿達頓時大喜:“右賢王英明,還來得及,請讓我回去勸右谷蠡王……”

但右賢王卻沒搭理他,轉身離去,只留下了一句話:“醍醐阿達,你犯蠢太多次,本該死上十回,但念在你對胡忠誠,只撤去你僮仆都尉的職務,回到帳落裏,從普通的甲騎從頭做起吧!”

而等右賢王出了營帳後,吳宗年等人已等待外頭,緊隨其後,吳宗年小心地問道:

“既然事情已經明了,大王不欲召回右谷蠡王?”

右賢王卻滿臉的無所謂:“右谷蠡王?就隨他去吧!”

“他去降烏孫也好,降大漢也好,不過才區區千余部眾。這點損失,與為右部割去一顆毒瘤,為大單於除去一個心腹隱患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麽。”

吳宗年微微一愣,這倒是他沒料到的,難道說,右賢王真有借此機會,除去右谷蠡王的打算?

“順勢而為罷了。”

右賢王哈哈笑道:“九年前,我兄長被立為大單於時,右谷蠡王,我的叔父他不服,一度妄圖反叛,僥幸未死,非但不加悔改,更年年缺席龍城之會,讓大單於臉上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