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獨占大別山(第2/2頁)

“稟首李,商君只是照例送了一些禮物給楚國鬥尊。”

“禮物?”

“是。”

聽到這個,李解略微分析了一下,“看來這應該是個重要原因了。”

沒好處,誰願意老老實實地投降啊。

只有好處給得到位,這投降投得才爽快幹脆。

就跟“滄浪君”鄂滄一樣,李解很爽快地就給他升職加薪,那麽原本在楚國內部不得志的老倒黴蛋,自然願意給李解效命辦事。

且先不說效率高低問題,只說心甘情願的態度,肯定是不差的。

鄂氏之後,好歹也是正經貴族,給誰賣命不是賣命?

“鬥氏的人安排在羅汭,房舍數量夠嗎?”

“都是仿造‘大榭’的房型,商君在息城囤積大量毛竹,楚人的臨時住房,還是夠的。”

“內外墻除了竹排,還有什麽?”

“蒲草和竹編,開了天窗,有全家遷徙的,便在臨時房舍中,開了火坑,架設煤爐。”

“嗯。”

李解滿意地點了點頭,“商無忌思慮倒是周到。”

通傳鱷人想了想,又道:“楚人遷往羅汭,商君還請了隨唐諸國的人前去做了見證,隨國上大夫曾善,是親自來的。”

“噢?”

李解一愣,“隨國前往羅汭,走的是淮南還是山南?”

之所以這麽問,那是因為當初隨國借糧,是拼了老命,靠人把糧食背過大別山的。這條繞過楚國三關的路,並不好走,先要借道賴國的漂水,然後穿過大別山,再找到一條名叫油水的淮水支流,才能順流直下,進入淮水。

接下來的水路,才會顯得輕松。

當初隨國能夠借糧,除了隨國下定決心之外,更因為蔡國落在李解手中,李解有那個人力資源來調配接應。

但總體算下來,借糧的主要損耗,都在路上民夫們的自我消耗。

拿下冥阨關、大隧關的意義,就在於隨國東出大別山,就不必這樣繞七繞八,往東雖然還是丘陵地帶,但哪怕組織民夫,也只需要走百幾十裏山路,就能進入楚國的衡山三關。

以往淮、漢交流,非常的不便利,交通要道,不是被吳國搞成一團廢墟,就是被楚國把持在手中,於漢陽諸姬而言,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其情況,多少有點像秦國想要東出函谷的意思。

但主動權不在自己手上,也就只能窩在老家憋悶。

現如今的情況,那是大大的不同,至少漢子國對於關隘的管控,不可能跟楚國一樣亂來。

“稟首李,走的是山南。”通傳鱷人回答之後,又道,“隨國上大夫曾善,還組織了馬隊。”

“嗯。”

李解點了點頭,隨國組織馬隊,那也是因為淮中城的扶持。

運輸糧食的主力,山區就是要靠這種挽馬,耐受性強,對優質糧食消耗不高,不過目前能夠玩得轉的國家,只有漢子國。

這年頭的列國貴族,並非不知道長距離運動,會對馬蹄有極大的磨損,只是他們沒有釘馬掌的技術,也不敢像李解那樣敗家,直接把大量的金屬消耗在馬蹄上。

所以通常列國貴族對馬蹄的保護,就是“裹蹄”,馬掌底部用木皮保護,然後用繩索綁在馬腿上,有點類似綁腿,基本也起到了釘馬掌的效果。

只是這到底不是真的釘了馬掌,長距離運動之後,該磨掉的,還是得磨掉。

所以淮中城扶持隨國組建馬隊,那是根本不怕隨國馬隊跳反,成本太高,隨國這樣的體量,根本玩不起。

於是乎,聽到通傳鱷人對隨國上大夫曾善的行為描述之後,李解頓時明白,這隨國老兒,怕不是看到鬥尊投降之後,有點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