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苦難才是主流(第2/2頁)

而越是臨近秋收,越是要積累一波力量,蓄力之後,就是發動一場決戰!

這光景誰來勸說都不好使,誰攔著誰是敵人。

以至於宋國、曹國明明惡心到不行,但一看苗頭不對,索性把一些快要淘汰的武器裝備,還有快要過期的陳糧,都通過各自的渠道,賣給了衛國和鄭國。

到衛國借兵淮中城的時候,濮水、濟水交界處,到處都是各種大大小小的中原形制舟船。

舟船都是滿滿當當,不是武器就是糧食,甚至還有兩國贖買來的炮灰,大量被抓捕過來的戎狄蠻夷。

前線工事的修建,靠得就是壓榨奴隸。

期間死了多少“XX之戎”,根本沒人去統計,反正白骨磊磊,真要是全拋屍荒野,淤塞濟水可能做不到,讓濮水堵一下,問題不大。

過了黃池,南來的“商隊”從濟水東進,過了半天到鞫居,再繞道蒲邑南。

只要到了這裏,就能明顯地看到戰爭的痕跡。

大量被毀壞的農田,隨處可見的殘垣斷壁,本地區的鄉村社會,顯然已經徹底瓦解,老弱婦孺留在本地苟延殘喘,青壯不出意外就是被征發,至於是鄭國還是衛國幹的,這是一筆爛賬,誰也算不清。

反正衛師來了要搶,鄭師來也要搶,沒一個好東西。

等到受衛國所邀,喬裝成商隊前往衛國的弓弩手部隊途徑此地時,有眼力的本地老人,顯然看出來這些人不是商隊,而是軍隊。

瑟瑟發抖、惶恐不安的老人,顫顫巍巍地到了隊伍前方,然後跪於道旁,用本地方言很是誠懇地說道:“壯士容稟,鄙處屢遭抄掠,村中已是斷糧,再無余糧,還望……”

“我乃淮中丈夫,老丈不必驚懼!須知天下有義士,唯我主上,乃天下義士之魁首,是為上將軍!”

“義……義士……”

念叨著這個詞,老丈聽懂了對方的古怪口音,然後抹淚道,“舊年鄙處,亦有健兒前往逼陽,行義舉而稱義士。歸來之時,錦衣皮靴,老朽……與有榮焉!”

絮絮叨叨地說了一通,一旁有人低聲道:“隊長,這裏應該是被兩國洗劫一空,只有老弱婦孺。炊具也是殘破,只有幾個瓦罐熬煮野菜。”

“留十日口糧。”

“是!”

沒有再和老人交談什麽,眼見著一個曾經可能還算熱鬧繁榮的村邑,居然破敗得如此之快,同行的三個大隊長,都是心情相當的復雜。

他們並非是鱷人,但因為打過逼陽之戰,已經升格為勇夫,各自所屬的大隊,都是弓弩手。

原本跟著李解混之後,差不多就要快忘記故鄉長什麽樣子。但他們畢竟不是吳人,自然是有土生土長的家鄉。

回想起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景致,和本地又有什麽分別呢?

在李解麾下待得久了,只怕是都要忘卻,這列國征戰的大時代,於鄉野而言,苦難才是常態,才是主流。

此刻,隨著十日口糧的留下,在哭天喊地的謝恩聲中,三個大隊長的神色,越發復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