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不會大兵團作戰怎麽辦(第3/4頁)

人力富余的情況下,同時十幾二十裏作業,都是允許的,只要沒出現宋軍突然一波流沖過來,都不怕。

手頭掌握三千鱷人、勇夫以及候補鱷人、候補勇夫,足夠應付突發情況。

宋軍就算要偷襲,也只能是輕兵上陣。這種情況下的短兵相接,宋軍來多少都不怕。

第一期的作業範圍並不大,主要是圍繞逼陽城來作業,講白了就是套圈挖溝。

如果原先的逼陽城護城河是內環的話,此刻李解要幹的,就是修一條二環出來,然後再開一條“高速公路”,把二環和泗水連起來。

列國志願軍的軍寨,就設置在二環以內,不讓他們進城。

這樣就算有什麽變故,逼陽城本體只要還在,就能繼續苟。

最不怕的就是打消耗戰,友軍在李解這裏就是死狗,死完了他也不心疼,除非這些友軍變成真正的舔狗,那麽,他可能會稍微憐憫一下。

否則,他是一個包工頭啊,又不是開發商,憑什麽給客戶畫餅?他有毛病啊。

“讓逼陽城所有通宵多國之語的,都出來聽候差遣。”

“是!”

“召即來,不來斬!”

“是!”

新的一年,當然得有新的軍事管制嘍。

那些去年在逼陽城吃過苦頭的,自然曉得吳國猛男不是開玩笑的。更何況,今年的吳國猛男,還不僅僅是吳國猛男,他還是逼陽國的相國,更是吳國江陰子。

在國際上,都屬於上流貴族,身份不一樣了。

“列國‘義士’領兵之人,通傳爾等,前來此處聽候!”

“是!”

“若是言辭拒絕,‘義士’之憑,不予發放。”

“是!”

所謂“義士”之憑,就是用“大紅01”穿孔打結的木牌。這玩意兒很好認,因為全天下只有李縣長願意把“大紅01”浪費在土鱉們身上。

有了這個,就等於受李縣長的認可,承認是“義士”。

至於木牌,只要來領的,都可以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自己刻,也可以自己寫,隨意。

這是一種差異化,也是一種警告。

有了“義士”之憑,至少在逼陽城下,那地位就是不一樣的,你沒有說明你不中用啊,否則猛男怎麽不給你發憑證?肯定是你有什麽問題,不然不可能的,大家有,就你沒有?難道猛男差你一塊“赤霞”?不存在的……

而這番操作,還能警告那些懷揣小心思的諸侯,既然派了人過來給老子打下手,那就好好做好工作,別想有的沒的,得聽話,不聽話就沒“赤霞”,高档絲綢喲,名貴絲綢喲,只有江陰邑才能提供喲。

威逼利誘,總歸是有效果的。

再說了,大部分前來湊熱鬧的小國,本身就幹不過江陰邑,別說江陰邑了,連以前的白沙村都幹不過。

所以想拒絕交出本部指揮權的國家,其實數得著的。

李解就是要形成一種壓力,讓那些懷揣小心思的國家,也不得不認慫。

不打你,你也得認慫。

十幾萬人看著呢,你表演一哈跳反?

多國部隊的問題除了指揮權,溝通也是極大的麻煩,所以李解要把翻譯人才全部抓在手中。這樣在一個包幹區或者一個工段上,就能調和兩三個三四個甚至更多國家的部隊參與協作。

比如唐國人和蔡國人,講話完全不一樣,互相交流就是雞同鴨講,但有了在江淮和漢水一帶走商的商人,就能進行翻譯,即便不精準,配合文字,也能傳達命令。

工程上的命令,本來就很少廢話,這種條件,已經完全滿足精準傳達的要求。

各國部隊把指揮權交出來之後,李解還能調和某些有仇國家之間的矛盾,比如就不必把六國的部隊,放在舒庸國的旁邊,因為這兩國最近幾年,一直在互相賣隊友,並且在國際上互甩對方的黑材料,總之就是臉皮撕破的冤家。

要是沒有指揮權,兩國要是湊合著找地方安營紮寨,結果紮對方隔壁去了,那百分之一萬要出事兒。

營嘯都是小意思,直接兵變互砍是可以預見的。

同時統一了指揮權之後,分配各個部隊的駐紮地,就不會出現厚此薄彼的地方。

反正都是在內環以外二環以內,再好能上天?再差能下地?不都是不能進城嗎?

李解召集了人手,除江陰邑的嫡系之外,還有逼陽國、郯國、六國、曹國、郠國等等國家的士人。

尤其是曹國,偷偷摸摸地派出了不少公族子弟,曹伯也是挺能折騰的,下了死命令,就算吳國猛男讓公族子弟去掏糞,也要遵守命令。

李縣長尋思著這不是白送老子一批管理人才嘛,當然了,李縣長也不要什麽高端管理人才,能夠負責精準傳達命令和監督工程進度,就已經綽綽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