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大家夥!(第2/2頁)

“這是引信了。”

莊嚴小心翼翼產看了這個尖頭。

圓錐形的黃銅尖頭上有字。

借著燈光一看,有兩行字——

上面一行是“佐可63053”,中間有個海軍的標記圖案。

下面一行是“昭和14年7月”。

這樣看來,這確實是一顆當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飛機留下的航彈。

上面是工廠和批次。

下面是生產年份。

昭和14年,這不就是1939年嗎?

“莊嚴,這什麽型號的航彈?”

徐興國看出來是腳盆雞的航彈,但是看不出啥型號。

莊嚴在T國受過專業訓練,那些水下防禦大隊的教官大多數是師從美利堅的海豹部隊。

鷹醬當年和腳盆雞在太平洋戰場上打到你死我活,當然也有人會拆他們的航彈。

T國隸屬NATO系國家。NATO系國家的拆彈部隊不光要學習各種新式的彈種的拆解,還要會老式的彈種拆解。

原因很簡單,雖然二戰過去了幾十年,但歐洲還有很多地方還殘留著那個戰爭年代的各種炸彈和地雷。

像今天臨海市的施工單位這種情況也經常會見諸報端,施工挖到老航彈,還是常很常見的,這裏是歷史遺留問題。

所以,莊嚴當年在T國也學過拆解這種二戰時期的老式航彈。

“這是一顆97式6番陸用爆彈。”他說:“這顆彈原本有1025MM長,總重大約在60公斤左右,不過……”

他看了一眼彈體。

顯然,這顆彈只有60CM左右長度。

“這顆彈的穩定尾翼不見了,所以整個彈體變短了,但是裝藥估計還在。”

當年侵華戰爭時期,腳盆雞軍隊使用的炸彈有三種:陸用爆彈(對付陸上目標,三段拼接)、通常爆彈(對艦,高爆炸彈和半穿甲炸彈)、特殊爆彈(號數表明具體用途和目標)。

他們用“番”來表示重量,一番等於10千克。這顆彈之所以叫97式6番陸用爆彈,是因為它的重量大約60KG,然後是用於97式艦載機上。

這可陸用爆彈分為三節拼接,引信部、裝藥部、尾翼部分,結果現在尾翼不見了,只剩下個引信部和裝藥部,因此威力還在。

而彈頭前面這個黃澄澄有點兒圓錐形的突出部就是整個航彈的關鍵部位——引信。

如果能順利拆掉這裏,炸彈算是80%安全。

為什麽說80%安全?

因為這是一顆老彈。

一般這種航彈由於長期在地底下埋藏,地下水和土壤裏的酸堿性物質已經腐蝕了外殼。

彈殼一旦出現問題,裏頭的裝藥有可能和空氣接觸後發生化學反應發生不穩定的現象。

最不堪的後果就是咣一下炸起來。

由於之前滕雲鵬說這顆航彈曾經冒過煙,這可不是什麽好的兆頭。

這意味著彈體上肯定有破損。

莊嚴為了看得更清楚,從兜裏掏出強光手電,然後沿著彈頭一直朝下慢慢檢查過去。

檢查到彈體三分之二的時候,他的眉頭一皺,手在彈體上停了下來。

“彈體有些發熱……”

徐興國吃了一驚。

彈體發熱可不是什麽好事,意味著裝藥有泄漏,有化學反應,釋出熱量。

這顆彈不穩定。

莊嚴蹲在黃泥巴裏,側著腦袋朝朝彈體上看,手電光照在上面,微微看到一縷裊裊升起的白煙。

“老徐,去幫我辦一件事。”

“什麽事?”徐興國問。

莊嚴說:“這玩意需要馬上降溫,你現在立即讓特勤機關處的警察去拿一罐20KG的液氮過來,他們應該有這玩意,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