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義氣(第2/3頁)

“當年河督王臨海嘗以海運試之。”

畢自嚴笑了笑問道:“那麽兩位可知王臨海為何提及行海運之策?”

“不是利國利民嗎?”

畢自嚴笑道:“兩位只知其一,當年王臨海為何提議要開海運,其因在於黃河改道,故而朝廷提議在萊膠開運河,但是王臨海時為山東之大員,若是在萊膠開運河,必消耗我們山東地方之大量人力物力,故而才出面反對,並非是從利國利民考慮。”

翁正春,史繼偕聞言都是恍然。

“其實當時張江陵在閣中乃持論支持實行海運,但兩位可知為何後來當國時又更張不許海運嗎?”

張居正乃是名臣,當初他為閣臣時支持海運,為何到了為首輔的時候卻改變了主意。

二人再度虛心請教。

畢自嚴道:“因為要建海船必取木於湖廣,張江陵是湖廣人,他聞之建造海船必弊家鄉,故而改了其初衷。其間說白了,其實並沒有以海漕解河漕之困,解民倒懸的想法。”

翁正春,史繼偕聞言都是默然許久。

翁正春嘆道:“原來其中那麽多隱情,我算明白了。畢兄真是高見!”

“那畢兄以為當如何?”

畢自嚴道:“我是山東人士,但無運河如何有聊城之繁華呢?我苦想多年,要革漕弊,在於不讓地方食漕利,如此不如以一利更一利,這才是辦法。”

史繼偕目光一亮道:“就是為何當年開萊膠運河,不利於山東,故而要以一利更一利。”

畢自嚴點點頭道:“正是這個辦法,其實說來也蠻令人喪氣的,什麽解除民困,朝廷上的官員哪個想到民困,以往的漕督也不是沒有好官,就比如當今的付漕台也不是如此,但卻為遭到彈劾。至於其他的漕督,為保住烏紗帽,不少只能與地方官吏同流合汙了。最後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啊!”

翁正春聞此搖了搖頭,史繼偕倒是握緊了拳頭,最後無奈嘆了一口氣。

就在這時突然船身一晃,三人還以為船是觸礁擱淺了,一並走出船頭看情況。

原來一艘漕船搭上了客船,從漕船船上跳下幾名運兵當即道:“此船已被朝廷征用了,你們一會下船去!”

聞此其他走出船艙看熱鬧的乘客一片嘩然,紛紛道:“我們還要進京呢!”

“我要進京作生意!”

“我回鄉探親!”

那幾個運兵罵道:“聒噪什麽?你們的事再大有朝廷的事大了嗎?”

船老大出面道:“這位軍爺,你們征用我們的客船,我們沒話好說,但總要有個理由吧!”

那運兵道:“屁話,沒有理由,老子會亂來,告訴你們前面的運河淤了,不能走漕船。所以我們已是知會了地方州府,征用沿河船只分次撥減漕船上的貨,所以你們的船被我們借用了。”

船上聞言嘩然之聲更大,船老大也是道:“這位軍爺,若是北上運漕糧進京,小人絕對沒有二話,但是你們是南下,船上哪裏來得貨呢?”

運兵聞言就是一個耳光抽在了船老大臉上。

那運兵罵道:“你算什麽東西?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老子叫你們的船運貨就運貨,哪裏來得那麽多話說?”

“還有你們這些人,再敢說話,信不信老子征用給漕船拉纖!”

乘客聞言都是敢怒不敢言。

畢自嚴搖了搖頭嘆口氣,史繼偕欲出頭卻被翁正春拉住。

史繼偕氣道:“我就不信,幾個運兵還敢拿我們舉人去給他們漕船拉纖!”

翁正春道:“我們還是先聽一聽畢兄的高見。”

畢自嚴道:“哪有什麽高見,這些運兵也是身不由己。這漕船抵京後卸載漕糧空船返回,稱之回空。這回空的漕船要倉場衙門開具的限單,每艘漕船抵地方水次倉時,都要將限單給當地官員審查,若回空耽誤了期限,不僅漕船上的運兵要罰,地方上官員也要重罰!”

翁正春嘆道:“漕規之嚴可見一斑。”

史繼偕道:“那麽漕船上的貨物呢?”

畢自嚴道:“那運兵有什麽辦法?他們在漕船上私運貨物到沿河地方販賣,如此稍稍貼補一二,否則如何經得起沿途官吏的盤剝?”

“所以我們就算是舉人,也是絲毫說不得,這些漕兵必有地方州縣官員的授意,否則不敢公然征用船只纖夫!”

臨清。

運河要沖,南北貨物集散之地。

這臨清因受運河之利,格外的繁華,絲毫不遜色於蘇州,揚州這樣的地方。

其中富貴官商人家更是不知多少。

現在臨青的一處富貴人家的莊園裏,督運參將正暫住此處,這幾日每天宴飲吃得是水陸畢陳的酒席,看得是蘇州請來的戲班,還有官商進獻的美貌歌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