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5章 三世同堂(第2/3頁)

廟堂不再限制匠人們的創造,不再限制匠人們的流動,不再限制匠人們變賣自己所鑄造的工具,又大大降低了匠人們的賦稅,同意匠人以所造的器械來代替自己的糧稅,這一系列的改動,頓時推翻了壓在匠人們身上的大山,天下匠人歡呼不已,紛紛拜謝天子,拜謝龐令公的大恩大德!

當然,只是這樣是不夠的,諸葛亮又提議,由官府在各地設立教導各種手藝的匠堂,可以培養那些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成為手藝人,諸葛亮的這項制度,是抄襲了秦制的,不過,與秦制不同的是,這些學會手藝的匠人日後不會是官匠,而是可以自由選擇出路。

各地紛紛開始設立匠堂,所擔任祭酒的大匠,都是些有經驗的匠人,不少人都是出身工府,是領著工府俸祿的,如此一來,包括太學,匠堂,兵學,醫坊等四類學府出現,似乎給所有人都提供了一條道路,而這匠堂出現之後,便被王朗收入了官學體系之內。

六月,王朗上奏天子,要求將太學等學府,匠堂,兵學,醫坊等納入官學之體系,正式構造大漢的全面教育機構,天子與厚德殿內,親自接見了王朗,王朗雖上了年紀,可看起來還是精神奕奕的,反而是比他年輕了不少的劉熙,卻是死氣沉沉的樣子。

“陛下!”,王朗朝著天子,小老頭的臉上滿是激動與喜悅,劉熙有些困惑的看著他,這老頭,無論是在什麽時候,永遠都是一副傲氣淩然,蔑視天下的模樣,開口便是訓斥如今敗壞的制度,訓斥如今那些不尊先祖的年輕人,從未見過他如此喜悅的模樣。

“恭賀王公,四世同堂,享盡天倫之樂啊……”,劉熙說著,王朗是他的親家,如今出生的小家夥,可是他的重孫啊,這個時代,能夠見到自己重孫的人,並不多,劉熙也不過是剛剛見到了自己的長孫罷了,王朗一笑,露出那一口豁牙,他說道:“也恭賀陛下,有了皇長孫。”

兩人聊了片刻,聊著小家夥,聊著家裏讓自己不省心的孩子,卻有了些知己之感,聊了許久,劉熙方才問起了他的奏表,他好奇地問道:“王公啊,朕實在不明白,官學原先只是負責太學的,這兵學是由兵府仆射來負責,趙雲調任兵學祭酒之後,如今是以馬超來擔任兵學仆射的……”

“至於那醫坊,更是由太醫令來負責,匠堂,朕也準備由工府來負責,不知王公為何想要將這些都納入官學之內呢,他們又不是士子,朕聽聞,王公此奏一出,是天下皆驚,無數士子名士,都是在痛斥王公,說王公將士與醫,匠人,士卒放在一起,是老糊塗了……”

“哼……我糊塗??”,王朗頓時大怒,不悅地說道:“自孝質,孝桓皇帝以來,外戚閹人交鋒,廟堂混亂,士子不學,社稷有累卵之危,聖道值覆滅之際,我仁宗孝康皇帝,擴張太學,設立門子,宣揚聖道,教而無類,故而使得學風隆盛,此乃我仁宗之大德也!”

“我毅宗孝憲皇帝,神文聖武,開設官學,啟蒙天下幼童,以印刷之術,傳學四海,使天下士子萬萬,處中國而教萬邦,此乃孝憲皇帝蓋世之功德,無人可比,縱然孔聖再世,縱也不如,應天和人,文風傳萬世,故而方有無數賢才齊出,大漢盛世更勝,此乃教化之功也!”

“如今天下太平,而陛下設匠堂,兵學,醫坊,卻是讓臣看到了更多,所謂之教,難道只限與孔?所謂之學,莫非只能是儒?匠人亦要進學手藝,士卒亦要進學戰術,諸多行業,豈有不學之理?官學府,也不應只是士子,儒學之府,應當包含萬物,這才是有教無類啊!”

“臣看清了有教無類的真諦,而那些蠢物看不明白,只能來謾罵老臣,不過,無礙了,老臣總是被罵,也已經習慣了,不過,陛下,若是陛下能將這些都交予臣的手中,臣定會按著官學的體系,全力讓這些學府完整,臣甚至覺得,可以在其他領域也設立學府!”

“臣首先要按著官學府在太子學這邊設下的制度,在兵學,匠堂之內進行對考核制度,進階進學制度的完善,老臣只需要三年,就能完成這些,隨後,老臣便要再設立一個農學,專門的農學,臣甚至還想設立刑學,數學,將不同的領域分出來,設立不同的學府,進行詳細的劃分!!”

王朗越說越是激動,瞪大雙眼,口若懸河,完全不給劉熙開口的機會,劉熙只能是認真的聽著王朗說完,王朗足足說了一個半時辰,劉熙讓齊悅送來了茶水,王朗的喉嚨都快冒煙了,劉熙看著面前的老頭,沉思了許久,方才說道:“好,這三個府,朕就交給王公,不過,朕要看到成效,若是還可以,那王公接下來的謀劃,朕也全部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