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1章 三代之治(第2/2頁)

也就是他無心與高位,否則,就是諸葛亮,也不一定能從他手裏搶到尚書令的位置,不過,馬均為人很和善,從不會對任何人無禮,看到等候在門外的龐統,馬均的臉上滿是歉意,他並不是故意要晾著龐統的,他急忙解釋了起來,說起自己事務繁忙,希望龐統勿要怪罪他。

“不敢,不敢,馬公不必多說,我是明白的,馬公事情繁忙,尤其是這一次,我聽聞,馬公欲造之物,非常的危險,還望馬公要保重啊……”,龐統說著,馬均也不藏私,將自己所忙的事情一一告知了龐統,龐統很是認真的聽著,時不時還給出些建議來,這讓馬均格外的震驚。

“在廟堂之內,我還以為只有一個諸葛孔明能夠理解我的想法,對這方面也有造詣,沒有想到,龐君竟也是如此,好啊,太好了!”,馬均開心地說道:“廟堂群臣啊,大多都是看不起匠人的,能多幾個你們這樣的大臣啊,對於此道來說,是個大好事啊……”

“我正是為了此事而來的!”,龐統說著,也沒有帶馬均去別的地方,兩人就是站在門口,龐統說起了自己的那些想法,當然,談論的都是些關於工匠方面的事情,取締廟堂對匠人們的限制,以及大力的扶持民間手工之業,聽著龐統的言語,馬均逐漸的呆滯。

如今匠人的地位都因工府而逐漸得到了改善,可是還是有很多的限制存在,因為廟堂擔心這些匠人會私自鑄造軍械,建設堡壘等等,故而對於匠人的鑄造,建設,都有很大的限制,基本上來說,只有得到廟堂的允許,才能進行鑄造。

比如一個百姓找匠人打一個鐵鋤頭,那這個匠人要上報地方官吏,得到批準之後,在監督之下進行鑄造,私下裏,是不允許進行鑄造行為的,哪怕你家裏有鐵有工具,也不能私自進行改進創造,對於其他匠人,也大多有著這樣苛刻的限制。

而如今龐統卻是要取締這些對匠人的限制,鑄造需要記錄,但是不必監督,也可以自己去鑄造,另外對於其余的匠人,也是可以自由的去幫著他人蓋房屋,院落,也可以幫著他人去雕琢,不必等待官府的準許令,這些讓馬均格外的激動。

他雖有心改變匠人們的地位,可是他不善言辭,也不知該如何去做,他的智慧,仿佛全部都在創造上,在與人辯論,或者給自己奪取利益等方面,他表現得很是無知,而如今龐統願意幫他,馬均自然是很開心的,兩人聊了許久,聊的也很是融洽。

最後的結果,就是龐統說服了馬均,下次的朝議,馬均會去朝議,並且支持龐統對於取締工匠限制的諸多上奏,兩人都很開心,馬均是為天下的匠戶而開心,龐統卻是因得到了馬均的支持而開心,有了馬均的支持,龐統敢保證,天子一定不會反對。

天子知道匠人們有多大的能耐,馬均也有足夠的名望。

對於此事,龐統也並沒有遮掩,直接就是如此直接的告知了眾人,與諸葛亮在廟堂內爭鋒,兩人都沒有落到不擇手段的地步,這是堂堂正正的較量,並不是為了他們自己,而是為了大漢天下,大漢在日漸的強盛富裕之後,來到了一個交叉路口,所有人,都對未來有著自己的想法。

有人認為大漢就應該不斷的增加戶籍,征伐塞外,並且將中原人口遷徙到塞外,再將這些地區徹底變為大漢之土地,以此下去,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從而走上一條新的道路,這是大漢尚書令諸葛亮的道路!

有人認為大漢應該放開對工商的限制,通過商貿來控制威脅外邦,使得外邦為大漢來分擔來自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的壓力,從商貿這條路開擴整個世界,這是大漢戶府仆射仲長統的道路!

有人認為大漢應該是放開對工商的限制,再扶持豪強世家,將他們轉型,通過大型的種植區,大型的工廠,來創造出新的財富來,這是大漢侍中令龐士元的道路!

還有很多人,無數人都在思索著未來的出路,他們低頭沉思著,小心翼翼的推演著將來,即將要踏出步伐,進行初次的嘗試,大漢的百姓們,亦是懷著對未來的憧憬,他們眼裏已沒有擔憂,沒有惶恐,他們都在思索著,我們未來的生活該有多麽的美好?

三代天子之治,終於是激起了大漢百姓之野望,他們不再將目光放在周圍,也不會看向過去,甚至也不會看著當下,他們向著更遠處眺望著,一股前所有未的自信,正在大漢天下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