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3章 唯我強漢(第2/3頁)

不過,這名聲也不算是好名聲,眾人在他的敘賢院裏吃喝玩樂,卻還要罵上他幾句,身為宗室,司空之子,竟操此賤業,實在是丟盡了其父的名聲,敘賢院裏的人聽聞他們的言語,也不會搭理,依舊是熱情的招待他們,不少人也都願意拉上自己的好友,在敘賢院內聊天。

仲長統也是沉寂了一段時日,他被調到了戶府之後,將陽廉也帶到了戶府,上任之後,便是埋頭調查各地的戶籍情況,以及戶籍所擁有的資產情況,從事的差事等等,他竟是要將天下戶籍進行調查分類,進行更加詳細的調查,他似乎是要效仿昔日的商鞅,為天下人制定更加嚴格的身份之證明。

雒陽內那些謾罵他的話語,也就消停了下來,畢竟他也沒有再提什麽重商,反而是潛心在忙著戶籍之事,這事好啊,調查戶籍無論在哪個時代,都不會有人去勸阻,也就沒有人再盯著他去斥責。

工府內的馬均,在這一年,完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發,他改進了高爐冶鐵法,上奏天子,要求推行天下,劉熙自然是非常開心的,在並,寧,幽等礦產豐富的地區,廟堂強行進行了對高爐冶鐵法的推行,在這些地區,高爐一一架起,火焰燃燒,濃煙滾滾,鐵器卻是越來越多。

鐵器也是在民間全面的取代了木制工具,從生活用品,到農桑等領域,鐵器呈現出了全面覆蓋的趨勢,海外府依舊給大漢國庫輸送了大量的黃金,錢財,物資,民間愈發的富裕,出現了大量的手工產品,國庫富裕充實,黃金堆積成山,糧食的囤積更是達到了一個極點,足夠天下人三十年之所用。

大漢來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上,大漢三代明君的治理,終於體現了出來,司隸地區乃是天下最為富裕的地區,這裏的農夫出門,都會乘坐馬車,馬車都快成為司隸地區百姓的基本用品了,雒陽分為兩個縣城,因天下早有一個陽縣,故而陽縣改為永陽縣。

永陽居西北處,故而成為了塞外胡商的聚集之地,遠至大秦的商賈,在這裏都能找的出來,各種各樣的商品,甚至,很多外邦的貴族子弟也被派到此處來,學習大漢之雅言,習大漢之文字,在貴霜,賀寧之外的邦國,大漢的雅言成為了貴族身份的最好驗證。

在這些邦國,只有貴族才有資格去學雅言,貴族交流,也是使用雅言,國詔上也是使用了漢字,這成為了文明開化的證明,甚至,在貴霜與安息,也有不少的大臣們以會說幾句雅言而為傲,大漢的商賈們,在塞外,一個比一個要驕橫,一些小邦國的國王,遇到大漢的商賈,都會請到王宮裏,與他請教。

而在國內,西州,涼州等地,極為的富裕,誰都想不到,昔日那個總是被群臣提議要放棄的西涼苦寒之地,如今卻能變得如此之富裕,身為商賈必經之地,這裏與大漢腹地不同,農桑發展落後,而商業的發展,除卻揚州,沒有哪個地區能夠媲美。

益州本就多商賈,通過聞人公開辟的這條塞外商道,益州愈發的富裕,甚至出現了很多的大商賈,能夠與劉禪競爭大漢首富的商賈們,全部都是益州的,他們雇傭了幾萬幾萬的人手,在益州內設立了大規模的茶葉種植,甚至有商賈購買了幾千個織綾機,大規模的生產布匹,也有大規模養桑出售絲綢的。

益州的官吏多次打擊,也未曾將這些大商賈給壓制住。

至於荊,揚,交等幾個大州,則是靠著海外,也是愈發的繁盛,因為此地的豪強大多都準備了船只,跟著海外府數次出海,這裏的百姓們卻是得到了一次緩和的機會,全力的開墾,使得百姓們占有的耕地越來越多,豪強並立,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新豪強。

海外源源不斷的人手,使得這些地區的耕地不斷的變多,不斷的進行開墾。

至於中原地區,一向富裕,在各地瘋狂發展的時候,此時竟是有些疲乏,竟不如南方,或者西北地區,不過,這裏良田本就不少,在各地物資流通,人手充足的情況下,中原還是在不斷的發展進步著,最為荒涼的賀,新,幽,並,寧等地區,卻是靠著礦產,炭石的出售,成為了大漢最為重要的地區。

在冬日裏,此地出產的炭,毛皮,成為了大漢各地地區的必備之物。

無論是從農業,商業,文化,軍事等方面來說,大漢都迎來了一次突破,大漢最為強盛的時期,在三代天子的勤勉之下,在數百數千的賢才們的拼命下,終於到來了。

大漢站在一個全新的頂點上,奈何,前方好似卻是沒有了道路,不同的人,指出了不同的道路,在繁榮昌盛之下,卻是各方的較量,針對這即將完成的漢律,針對這即將施行的均田之制,雒縣之內,迎來了暴風雨之前的最後一刻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