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3章 先禮後兵(第2/2頁)

“呵呵呵,他就是地方官,什麽廟堂官?”,忽有人大叫道。

“哦??”,許攸瞪大了雙眼,疑惑地問道:“他是地方官??那這……”,他又只說了一半,便不再言語了,面對他的發難,諸葛亮並沒有驚慌,如此蹩腳的離間計,怎麽也不可能讓天子中計,來懷疑自己,畢竟,天子也知道,自己只是被推出來的代言人,主要是郭嘉與荀彧制定,總不能說郭嘉想要在地方上謀反罷??

當然,也不能不排除這也的可能性,在郭嘉也有幾次曾因高呼要謀反被繡衣使者帶走,不過那些時候都是服散過多了。

劉熙依舊沒有言語,當今天子深得孝康皇帝的親傳,孝憲皇帝最是沒有耐心,很多時候,他都往往急躁的直接下令,或者直接由自己提出,讓別人沒有反駁的份,可當今天子不同,在廟堂裏,他的性子要更像是孝康皇帝,極有耐心,而且從不輕易的開口,總是等著群臣商討的差不多,這才表示認可。

諸葛亮開口說道:“許君所言不差。”

“可是州牧亦能以法制約,侍中台可代之監察。”

“諸葛君,你不是廟堂之官,你在月前便是一地之州牧,而不是廟堂之九卿,廟堂議政,至於地方,你這個地方州牧,如何能幹預呢?!”,開口的人乃是陳宮。

於是乎,在許攸的率領下,諸多的廟堂老臣開始了對諸葛亮的言語討伐,廟堂裏無比的混亂,許攸面帶微笑,還是太年輕了呀,就憑你一個人,如何能抵擋吾等之眾,逢紀,郭圖,許攸,陳宮,王修,蒯越,尹籍等等廟堂群臣,哪一個能比你諸葛亮要差……

這一代的廟堂百官……的確是最為傑出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想要壓制整個廟堂,也是出奇的困難,諸葛亮依舊沒有慌亂,不過,他的確是未曾想過許攸所提及的那個問題,他正要開口辯解,一旁的荀彧忽然走了出來,看向了眾人。

這些對諸葛亮不以為然的眾人,卻各個收起了笑容,臉色也漸漸凝重,荀彧看向了眾人,笑著問道:“諸君,何必為難後生呢?這些問題,不如讓我來解釋解釋罷……”

“荀公,這乃是諸葛之提議,與荀公有什麽關系呢?”

“哎,這新制啊,我覺得不錯啊,地方州牧制啊,我覺得也不錯,至於閣下所言,州牧之權,哈哈,這就很簡單了……閣下,近期內,我主持雒陽分縣之事,忽有啟發,天下之州,或許也可,州郡太大,並無好處,反而是細分,對廟堂,對地方都是有好處的。”

“將原先一州分為兩州,乃至三州……這樣對控制地方官吏,乃至地方行事效率,都有好處……州牧制也就能得到解決了……諸君以為呢?”,荀彧緩緩問道。

許攸盯著他,看了許久,方才微微點著頭,說道:“是這樣的。”

比起諸葛亮的詭辯,荀彧又是另外一個極端,你有問題,我直接給你解決就好,你繼續問,還有什麽問題?

許攸看了看周圍的幾個人,其實,他們也並不就是一夥的,平日裏,他們之間的爭吵,矛盾也並不少,至於新制,他們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對,不過,不少人的心裏還是有著擔憂,生怕新的官制裏沒有他們的位置,近些年裏,太學裏的考生不斷的增多,等著坐上他們位置的人,數不勝數。

廟堂裏再次寂靜了片刻。

“既然三公都答應了!!那我禦史台也沒有意見!!!就按著諸葛君所說的去辦罷!!!”,張飛大聲嚷嚷道,聽著他的聲音,不少大臣們紛紛點著頭,“是極,三公都應允了,這新制啊,或許是可以試試的。”

隨著張飛的帶動,百官中迅速出現了一批的新制支持者,他們開始喧嘩起來,講述著新制的優點,張飛看著諸葛亮,點了點頭,自己所安排的暗子,也開始發動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看來,今日的事情是要成了啊!張飛心裏狂喜,卻沒有表現出來。

許攸臉色鐵青,沒有言語。

“那請問,當下三公,百官,又該怎麽辦,這個新制中的百官,是由誰人選出?有什麽依據?有什麽標準?”

“如果是你諸葛亮選出,敢問,你有什麽資格,能選廟堂百官?”

一位風度翩翩的年輕文士從眾人之間走了出來,他臉上滿是對自己的強烈自信,站在許攸等群臣的周圍,看向了諸葛亮,此人看起來尚還年輕,不過,言語裏,卻滿是傲然與不屑,似乎,他就是連諸葛亮都有些瞧不起的樣子,諸葛亮並不認得此人,他眯著雙眼,疑惑地問道:“不知閣下何人??居何職,我竟不知?”

“治經博士楊修,見過諸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