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9章 治荊大策(第2/2頁)

不過,諸葛亮心裏卻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會一直都在荊南,荊州也遲早會迎來一位能臣來接手,在那個時候,這些人,或許會有大部分跟著自己去雒陽,留下的那些人,也會去其他地方,自己坐鎮此處,也不怕他們會因私情做出什麽事來,還能培養好一批的能臣,這對諸葛亮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

另外,包括一些重要的位置,向屯田中郎將,一些重要縣城的縣令,甚至是郡曹之類的,他都讓自己信任的這些人來擔任,諸葛亮沒有耗費太長的時間,就已經是制定好了名單。

而黃蓋,在這個時候,已經是將士卒們分成了多批,前往各個郡縣,名義上是為了巡防賊寇,實際上,便是去拿人,當日裏,黃蓋親自動手,抓捕了桂陽太守,以及三位縣令,加上其余人,共有十六位,同時,潛在各地的士卒們,也是同時動手,這一天,當是荊南官吏們最為惶恐的日子。

黃蓋選擇在夜裏動手,很多官吏正在抱著發妻休歇呢,就被沖進來的如虎似狼的士卒們抓住,拖著帶走了府邸,有些人放聲求救,也有些人供認自己的罪狀,哭訴著,更多的,還是選擇訓斥這些士卒,哪怕被帶走,依舊是辯解著,不承認自己的罪行,又過了三日,所有的罪臣方才被抓到了零陵郡內。

諸葛亮麾下的眾人,也都聚集在了刺史府中,諸葛亮買下了一處府邸,建了所謂刺史府。

諸葛亮坐在主位上,聽著黃蓋的稟告,眾人坐在他的兩邊,聽著黃蓋的言語,心裏都是有些惶恐的,可諸葛亮卻格外的平靜,淡然,他輕輕笑著,說了一聲辛苦,讓黃蓋坐了下來,這才看向了眾人,說道:“諸君啊,荊州之偉業,當從吾等始!”,眾人大驚,看向了諸葛亮,紛紛起身,朝著諸葛亮大拜。

諸葛亮這才說道:“首先,我準備降低荊南三年的稅賦……第二,便是要屯田,開墾山林……第三,這裏近水,適合進行捕撈,發展漁業,第四,這裏有不少的林子,我準備放開山禁一年,允許百姓伐木,第五,我要發展官學,第六,修建馳道,與荊北相連,第七,修建商賈驛站……”

眾人認真的聽著,沒有人敢出口反駁,這些政令,都是他們在商談時曾提出來的,而諸葛亮對他們進行了總結,最後說出了治荊十六策,又立刻宣讀了對他們的委任,這才讓他們各自離去,前往各地聽從自己的政令。

諸葛亮剛剛來到荊州,就清洗了當地的官吏,甚至是拉攏了當地的豪族,世家,從他們之中選出了一批能人,擔任這些空出來的位置,隨後,便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治荊大策,這樣大的動靜,自然是立刻傳開,最先得到消息的,還是荊北的司馬懿,司馬懿正在為運河之事忙碌著,聽到屬下的稟告,整個人都有些茫然。

你說啥??諸葛亮清洗官吏??還安插親近??

這是他做的麽??

司馬懿有些不敢相信,他與諸葛亮相處了那麽久,心裏對他的性格是非常清楚的,怎麽忽然他忽然就變了這麽多呢?司馬懿心裏有些疑惑,他不知道,只能是羨慕,諸葛亮這下可就好辦了啊,地方上沒有阻力,百姓歸心,只怕不用幾年,荊南就能發展起來,司馬懿心裏是明白諸葛亮的才能的,僅僅比自己要低一些。

司馬懿也想要這麽做,可他卻又不敢,畢竟他不是什麽外戚,跟天子雖也親近,可自認還達不到諸葛亮的那種地步,若是自己也學他,將荊北清洗一遍,只怕明日就要去袁尚了罷,唉,司馬懿有些無奈的搖著頭,不過,好在他這裏要開鑿運河,好處絕對是要比荊南那邊要多的,只要自己稍稍努力一些,想來超過諸葛亮也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乎,在荊北的司馬懿,按著諸葛亮的治荊十六策,提出了治荊十八策。

諸葛亮聽聞,只是笑了笑,提出了治荊二十策。

司馬懿隨後改進了政策,提出了三十三策。

這一次,諸葛亮卻沒有效仿,這弄得司馬懿反而是有些頭痛,政策太多,施行不過來了!!或許是看到了諸葛亮那邊的成就,司馬懿也尋找了一些當地的能人,甚至是將自己的幾個弟弟叫了過來,幫著自己,雖沒有給與官身,可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司馬懿這才繼續施行自己的三十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