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1章 熹平新令(第2/3頁)

私人恩仇與國家大義,險些逼瘋了這位和善的老人。

他已不再年輕,年過半百,而看自己的一生,卻都是在孤獨之中度過的,也只有在雒陽的時候,他才體會到了家的滋味……不過,他還是熬不住了,日日夜夜,他眼前浮現出的都是家人被殘害的景象,這讓他日夜都在恐懼與愧疚之中度過,沒有一刻能夠安心。

去往交州,整日都在繁忙之中,或許就沒有時間來思索這麽多的繁雜事吧,殺親之仇,不共戴天,這仇恨,劉默並沒有忘記,不過,他不能急著去復仇,寧州需要時間來安穩,新任的程昱,聽聞是個難得的能臣,有他在寧州,想來寧州的局勢很快便能安穩下來。

那個時候,便是自己的復仇之日。

若是有那一刻,自己是否還能對那個老賊下手?

劉默連忙搖著頭,不再去想。

……

熹平十一年,十月

司農曹操與司空袁術共制新稅律,改變了以往收取稅賦的方式,對所有的稅賦都進行了徹底的改變,這次革新,乃是王符科功之後,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也是參與官吏最多的,明面上是曹操與袁術兩人完成的,可是在實際上,共有三百多名官吏參與。

朝中百官,大多都是參與了協商的過程,從司徒盧植,到郭嘉,荀彧,邢子昂等人,此事關系重大,稅賦乃是國家的根本,而曹操想要改變稅賦的形式,這是直接朝著大漢的根本下刀,沒有人敢對此輕視,就連天子也是如此,像盧植其實是反對更改的,可是,他又害怕曹操等人胡來,無奈的參與。

這就導致了幾乎朝中群臣都來參與,各抒己見,當然,決定權還是在曹操與袁術的手裏,或者說,是在天子的手裏,各抒己見,當然很歡迎,至於用不用,那就要看情況了,熹平時期的臣子們,或許還沒有建寧時期的那般老謀深算,可是,人才輩出,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眾人的謀劃下,稅賦制不斷的被改善,許多曹操都未曾想到的,也被大臣們提了出來,隨後,曹操意識到,做這樣的大事,不能治憑幾個人的智慧,必須要集思廣益,他親自去拜訪一些名士,乃至退仕的老臣,如鄭玄,袁逢等人,他都沒有放過。

到了最後,他還親自趕往太學,門子學,召集兩方的學子,進行辯述,就對於其中難以取舍的問題,讓雙方各自論述辯解,曹操則是在一旁聽著。

如此,經過了近半年的勞累,稅賦制度方才成型。

而群臣也不知曹操最後弄出的究竟是什麽樣的新政,心裏也有些急躁,從一開始,他們就明白,這政策對於世家大族,甚至對於那些富戶來說,都是不利的,不過,他們沒有辦法打消天子的念頭,就只能希望將這種不利的危害降到最低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子召開了朝議。

看著滿座的大臣們,天子都感受到了他們的不安與焦躁,曹操並沒有讓他們等太久,他上前,便開始為眾人陳述他的新稅令,正確的來說,是《熹平新稅令》。

“不以一致的稅率與各地收稅,與郡縣內,取百姓產糧之均量,均量之下者,免收農稅,均量之上者,按以超出之量,提高稅值……”

曹操嚴肅的念著,他的新稅令,對各種稅賦都作出了改變,都是以量加而提升的,為了更加合理,並沒有決定出一個準確的額度來,因為各地的產糧是不同的,百姓們的生活條件也是天差地別的,為了能夠改善這樣的情況,更能夠照顧到底層的耕農,曹操便決定在各地采取均值,然後再進行征稅。

均值之下不必繳納,看似減少了國庫的收入,實際上,達不到均值的,大多都是些貧苦人家,而按照上量不斷的增加征稅量,能創造出數百數千倍的收入,這是不能比的,曹操剛剛念完,群臣便是嘩然,他們方才都險些要打斷曹操了。

“陛下,如此不公!”

“不可!”

這封新稅令,讓群臣們按捺住了對於天子的恐懼,紛紛開口反對,在他們看來,這對於眾人是不公的,世家大族們,乃是大漢的支柱,賢才在治理這個國家,並且照顧天下的黎庶,可是,到了最後,自己這些操勞為國的賢才們,要多繳數倍的稅賦??

而那些愚民,整日只需耕作,甚至還能不繳稅?

“臣聽聞,但凡賢明之君,都是愛賢納才,禮賢下士,方使賢才歸心,家國大治,今日陛下為何反其道而行之?如此苛待賢才,豈是要類商紂之君耶?”言語之人,乃是司隸校尉袁遺,袁術之堂兄。

“朕是商紂之君?閣下是想要追隨周王了?”

天子冷笑著問道。

“非也,臣願為比幹,陛下,臣雖出身大族,家中之耕地,僅有三畝,臣並非是為了自己而言,而是為了大漢之天下,陛下,賢才方為國之支柱,萬不可行如此苛政啊!!”袁遺憤怒的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