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0章 劉默請命(第3/4頁)

“是校尉啊,他給我教的……”華雄的臉漸漸肅穆起來,說道:“當時我們營在天水巡視,碰到了敵人,我們營裏八百弟兄,只活下了十二人……袁校尉告訴了我這些,他們如今都在那個地方,過著好日子,再也不怕寒冷,不怕餓著,也不怕有人克扣軍餉,多好啊……”

諸葛亮沉默了下來,點點頭,說道:“的確如此,袁校尉說的沒錯。”

華雄笑著,因還有要事,便告辭離去。

待他離去之後,諸葛亮才反應過來,看著身邊的劉獒,說道:“其實那不是孫子,而是莊子……”

“我知曉……”

兩人正聊著,袁術卻已經走出了書房,看著遠去華雄的背影,他不知想起了什麽,哀嘆了一聲,看著他們,說道:“進來!”

果然,袁術還是考校了一番劉獒,這才開始授課。

等他講完,諸葛亮遲疑了片刻,又問道:“袁校尉……有一事,我想詢問……”

“何事?”

“我師君在寧州,究竟出了什麽事?”

……

而在此時,劉獒也離開了府邸,前往皇宮。

宮門的宿衛稟告了韓門,韓門又去找天子,天子雖然不知道劉默為何會突然來找自己,不過,他還是讓韓門將他帶進來,劉默到了厚德殿,便朝著天子大拜,天子頓時注意到了劉默異常的神色,劉默回來之後,他記得也是如此,不過,他還以為,這都是因劉默過於疲累,如今看來,似乎別有隱情。

“劉公,你這是……”

“陛下,臣這番前來,乃是請命!”

“哦?”

“臣得知,司農之奏,要開發南方,大治地方……臣不才,卻願為陛下治一州,定會全力以赴,不負陛下之望……”

“你想去南方?”

“想去哪個州啊?”

“交州。”

天子驚愕的看著他,說不出話來。

漢志王符列傳

王符,字節信,安定臨涇人也。遊學不仕,隱居作《潛夫論》凡三十二篇,其論折於孔子,涉以申商,述論廣博,萬類見明。

建寧三年,廣征賢良,符數不受,大司農賜親往辟之,符以書獻,仁廟覽之大悅,言天賜賢聖於吾。遂命射聲校尉植往迎之,拜尚書令。時屯田方興,符主持之,其行嚴厲苛刻,凡逆法者,必深糾之,豪族破傷者無算,朝臣亦多毀符,俱言“烹王符,災不至”。

符聞,傲曰:“桑弘羊安得與我同列?”

符為人傲,不拘於俗,數與天子沖撞,仁廟嘗曰:“非朕,何人得用王君也?”符曰:“使臣生太祖世祖間,豈止尚書令耶?”

五年,平南蠻,降山越五十萬眾,揚州不能治,命符出治揚州,揚州近蠻夷,又多豪右,多為不軌。初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一並擒殺,上下震恐。其後,廣開湖渠、大作馳道,勸科農桑,整治百業,數郡興旺,民皆誦其名。

又於揚州以科功治百吏,能者上,庸者下,不德者黜,行之年余,揚州大治,符乃上書,請以科功法治天下,奏聞,群臣皆議不可,符以數言反詰之,群臣竟不能答。

其後,與司空聞人公議政事,相善。

符歸揚州,又作戰船百余,大練水師,出海遠航,探於大壑,威淩外夷。以巨舟遠行,遇張角、太史慈所率航船,留之,尋得夷島,漢室舟師以行於遠方。

十一年二月,司徒何子薨,召歸王符,拜司徒。尋以考核法取士,得賢良者多。

然符為人傲,目無余子,視百官若無物,斥群吏若奴仆。其治揚州,以科功為法,以政績為要,苛刻薄情,郡縣遂以煎迫,百姓死者數千。

十五年,民亂數起,符下獄議罪。群臣皆言當死,聞人公、太子為請之,符得出,乃深思熟慮,更革科功,新作律法以察百官。

九月,與陽球作《漢律官裁》。

百官每至朝會,必曰“請烹王符”,符不為所動。

二十一年,以司徒送皇子協為陳留王。仁廟崩,太子即位,遺詔薄葬,道路流言以為新君不孝,符怒,大責群臣,命廷尉逮流言者賊臣朱寓、劉佑、楊喬等,罪以族誅。

熹平元年二月,臨涇井現黃龍。吏發農田現蝗卵,符往中牟視農桑,遇刺田間,卒,遺字曰:“蝗畏禽、火”

符剛直苛刻,得罪者眾,自釋褐以來遇刺凡四十三,符死,民竟不哀。

主使者周啟言之左右曰:“為國除賊,死而無憾也!”,與者五十四人,民鹹謂之豪傑。

天子怒,烹周啟,滅其宗族。

此為史官山嶽不動所書,特賜金十兩,其余史官,亦可書寫,一旦采用,賞金十兩(十元)。

漢志聞人襲列傳

聞人襲,字定卿,沛國人也。家貧,以獻禮破家,父母不幸,及長,為郡縣吏。桓帝末,位太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