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7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

減輕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和增加稅收總額一點也不矛盾,因為減輕低收入群體的負擔,主要是通過調整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來施行的,而增加稅收總額,則是通過完善稅收制度,堵住漏洞來進行的。

以目前帝國的經濟發展來看,哪怕是不加稅,其實稅收收入也是逐年上漲,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及時的堵住諸多漏洞。

這年頭聰明人太多,每年都會出現一大堆的各類避稅方法,對此每一次的稅務改革,都會對已經發現的稅務漏洞進行封堵。

整體的方向是已經明確的,但是具體該如何施行,這就是各方博弈的重點了,這也是給宣平四十七的十二月份,帶來了和往年不一樣的熱鬧。

包括陳立夫等重臣在內,除了和往年一樣為了年度預算飆演技外,還需要爭論稅務改革方案。

這個春節,很多人注定是過的不安心的。

隨著春節的到來,一年一度的年度預算也是最終確定,不過這個年度預算也沒啥好說的,基本和外界預料的差不多。

宣平四十八年的財政支出預算為八點五億唐元。

其中軍費支出預算是百分之十八點三,達到了一點五億多,其實這個數字還包括了近衛軍軍費,雖然名義上,近衛軍的軍費是不從軍費裏走,而是從皇室經費裏走,不過人家也基本默認了近衛軍軍費也算在軍費裏面了。

而這個比例其實和去年持平,帝國的軍費支出,很長時間裏都是維持在一點五億唐元左右,甚至都不會因為財政收入的增加或者減少而變動太大。

除了軍費之外,剩下的錢基本都是被內閣各部門給瓜分了,除了行政費用(包括官辦教育、醫院等公共服務體系的人員薪資支出)外,大部分財政支出都是用來依舊是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

進行廣泛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大唐帝國持續了幾十年的基本國策,每年都要修一大堆的道路,橋梁,水利設施等等。

而這僅僅是局限於中央財政的經費支出,並不包括地方財政的支出。

因為大唐帝國的稅務體系裏,雖然錢都是稅部收的,但是這些財政收入並不是所有都會繳納給中央財政,有一部分是留給各級地方財政的。

整體上,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是維持在一比一左右,不過不同年份、不同地方也不一樣。

各級地方有財政收入,自然也就有了各級地方財政支出。

兩者相加,其實才是大唐帝國的全國財政收入、支出。

而地方有財政收入以及支出,所以才會有富有大唐特色的地方財政破產的情況!

帝國那麽大,總會有一些地方衙門犯下錯誤,導致欠款太多而破產的事情發生,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十一月份的時候,內陸腹地某縣前幾年過於激進,也學人家經濟發達的府縣搞貸款修建水泥路,結果路修好了,但是地方經濟還是那個卵樣,又欠了一屁股債,結果導致財政持續惡化,最後破產。

破產後的該縣,連辦公大樓都被拍賣用來還債,一票官員們只能住在簡陋的臨時板房裏辦公。

今年冬天的時候,堂堂縣令和縣丞們,都得在四面漏風的板房裏辦公,甚至因為財政缺錢,連爐子都沒法用。

甚至哪怕官員個人有錢,但是為了政治印象,都不敢自己掏錢買煤爐子取暖。

那啥,你非要買,上頭就敢撤你職。

麻蛋,你都把地方財政搞破產了,你要是還繼續高高在上享受,你讓民眾怎麽看,民眾還不得認為官府黑透了啊,這可不行,你得讓民眾有地方發泄怒火啊。

所以,破產地方衙門的官員,必須慘!

要不然老百姓不爽,上頭也不爽!

不過即便是這樣,依舊擋不住很多地方官員為了追求政績大肆舉債,搞各類發展。

畢竟冒險成功的話,分分鐘就是升官發財!

搞不好的,那就大冷天的吹風去吧,這輩子也別指望升遷了。

大唐的官場就是這麽的殘酷,反正上頭只要結果,怎麽做你自己想辦法,風險也你自己承擔,幹好了升遷,幹不好打板子,不幹滾蛋,有的是人願意幹!

所以,基本上間隔一段時間,就能聽見某個地方財政破產的情況。

這是大唐政壇上的一個特色,很多土著聽聞後,都是覺得不可思議,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官府竟然還會破產,辦公大樓被拿去拍賣的情況!

但是在大唐,這卻是很正常。

當然了,即便是地方財政破產了,其實也是象征意義大過實際意義,再怎麽樣,上頭也不允許地方統治機構徹底失效不是,該兜底的還是會兜底。

一般來說,地方財政破產了,倒黴的是相關的官員,和基層關系還是不大的。